从视线的集中度看人
在与对方谈话中,不断地注视谈话人,显得较为诚实;但不要自始至终盯着对方不放,以免对方误会。
如果某人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则会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通常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
如果某人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就会长时间凝视对方的眼睛,并在注视的目光里含有感情。如果在与对方争论一个问题时,自己想获胜,那一定是紧盯着对方的目光不放。
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说话人或所说的话题不感兴趣,想制止对方说下去。
听对方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的倾听,表示尊重和理解。初次见面谈话,不集中视线者,性格较为主动;相反,因对方不集中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是爱用心计了,以为对方对自己不满,或者和自己谈不来。
总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只要你密切注意他视线的变化,就能发现他心底的秘密。眼神动作时刻都暗传心机。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确实有一定道理。
医学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所以,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而瞳孔的变化,眼珠转动的速度和方向等活动,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再加上眼皮的张合,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等一系列动作,人的感情就自然而然从眼睛中反映出来,而且它所流露出的信息比言行更为真实。
所以,作为听话人,你不但要观察谈话对方的眼神变化,还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作为一个倾听者,要注意用眼神吸引对方:
目光要不断地与谈话人的目光会合。
当对方说到关键时刻时要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
当对方说得很精彩时,要以赞扬的目光向对方示意。
当对方难为情时,要用理解、宽容的目光来缓解对方的压力。
当对方的观点你很赞成时,要用肯定的目光伴随点头的动作,给对方以鼓励。
当对方突然提起你很感兴趣的话题时,要用新奇、期待的目光示意对方说下去。
对方的话语幽默风趣,你要以和悦的目光伴随笑声给对方以回应。
对方谈及他自己的悲伤与痛苦之事时,要以同情的目光给人以安慰。
当你对对方的话题毫无兴趣时,转移目光提示对方改换话题,或自己主动岔开话题。
谈话结束时无论谈的效果如何都要微笑以友好示意对方。利用好眼神的作用,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眼神去倾听话语,用眼神去与对方的眼神交流,不但能增强谈话的效果,还会促进双方的感情,让对方感到与你谈话不但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心灵的对话。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