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争吵致中学孩子抑郁的心理咨询案例
焦急的家长来访
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心理咨询师夏伟的办公室门被匆匆推开,张女士满脸泪痕,脚步慌乱地走进来。她声音颤抖,带着哭腔说道:“夏咨询师,求求您救救我家孩子,小萱才上中学,最近却像变了个人,对什么都没兴趣,老师说她上课总是走神,成绩一落千丈,我带她去医院,竟然查出了抑郁症,这可怎么办啊!” 夏伟赶忙起身,递上纸巾,轻声安抚:“张女士,您先冷静一下,孩子的情况我们一定会重视。能先和我讲讲,您是从什么时候察觉到小萱有这些变化的吗?”
张女士擦了擦眼泪,努力镇定下来:“大概是这学期开始,我就发现她变得沉默寡言,以前她可活泼了。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她在房间小声哭泣,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肯说。后来和老师沟通,才知道问题这么严重。我和她爸平时工作忙,也没太注意她的情绪,都怪我们啊。” 夏伟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张女士:“父母忙碌的生活节奏有时确实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变化。那您和先生平时的关系怎么样呢,家里氛围如何?”
追溯家庭矛盾根源
张女士长叹一口气,无奈地说:“我和她爸性格都比较急,为了家庭琐事经常吵得不可开交,生意上遇到问题时更是吵得翻天覆地。有时候吵得凶了,家里东西都被砸坏,小萱每次都吓得躲在角落里哭。我们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没想到对她影响这么大。” 夏伟认真倾听,适时回应:“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处于父母激烈争吵的环境中,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会被严重破坏,这极有可能是导致小萱抑郁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我们得尽快想办法帮助小萱。” 张女士急切问道:“夏咨询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初次与孩子交流
征得张女士同意后,夏伟与小萱约定了咨询时间。初次见面,小萱眼神空洞,表情木然,坐在沙发上,身体微微蜷缩。夏伟微笑着,声音轻柔地说:“小萱,你好呀,今天来这儿就像到了一个秘密基地,有任何想说的话,都可以放心和我说。”
过了好一会儿,小萱声音低沉地说道:“他们总是吵,我觉得自己就是个麻烦,是我让他们不开心,每天都好累,不想上学,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夏伟温柔地看着她:“小萱,这不是你的错,爸爸妈妈的争吵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和你没有关系。你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我们一起努力,让那些不好的感觉慢慢消失,好吗?” 小萱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专业诊断与干预策略制定
夏伟凭借专业经验,结合小萱的表现,进一步确认了她的抑郁状况。他决定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小萱。一方面,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萱识别和改变那些消极、自我贬低的思维模式。比如,当小萱觉得 “自己是个麻烦” 时,引导她回忆生活中那些被他人认可、喜爱的瞬间,用事实来反驳这种错误认知。
另一方面,夏伟与张女士及其先生沟通,强调家庭环境对小萱康复的重要性。他要求父母尽量避免在小萱面前争吵,多给予小萱关心和陪伴,每天安排固定时间一起聊天、做游戏,重建家庭温暖。同时,夏伟还为小萱制定了运动计划,鼓励她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改善情绪。
在一次咨询中,夏伟拿出一本相册,里面是小萱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旅游、玩耍的照片,照片里的小萱笑容灿烂。夏伟指着照片说:“小萱,你看,这些都是你美好的回忆,爸爸妈妈很爱你,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你从来都不是麻烦。” 小萱看着照片,泪水夺眶而出。
逐步康复的希望之光
经过几个月的持续咨询与家庭配合,小萱逐渐有了积极的变化。她开始主动和父母分享学校里的事情,脸上也重新绽放出笑容,成绩也慢慢回升。张女士兴奋地告诉夏伟:“小萱最近变得开朗多了,还主动提出想去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太感谢您了,夏咨询师!” 夏伟欣慰地笑了:“这是小萱努力的结果,也是你们家庭共同改变的成效。后续我们继续坚持,让小萱彻底走出阴霾,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