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黎春样样都好,可就是好哭。”妈妈这样评价她。
哭,有啥不好的呢?哭,可以排泄心中的不良的情绪;哭,可以令人身心得到暂时的缓冲;哭,可以引发别人的同情,争取更多的支持者。总之,适时适度的哭并不是坏事。相反的,有时它对心理平衡、心理恢复却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黎春的哭不是这样。黎春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她容不得考试退步半分,容不得落后同学半步。昨天,学校举行作文竞赛,她没能获奖,放学后躲在房间哭,晚饭也没肯吃。今天上课,老师提了个问题请她回答,因昨天晚上没能预习,她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皱起眉头,批评了一句:“以后要认真预习呀!”下课后,一人躲到小树林边暗自垂泪,上课时两眼红通通的。
遇有挫折,受到批评,偶尔哭一哭未尝不可,可是经常以泪洗面,则是意志脆弱、经受不住挫折的表现。
象黎春这样耐挫力比较差的孩子绝非个别现象。我们曾以“受到老师批评之后”为主要内容测查过小学二至五年级的学生,发现在这方面挫折忍耐力较差的二年级占18.3%,三年级占14.3%,四年级占11.7%,五年级12.1%。
数据是枯燥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值得警醒的。连老师的批评都难以经受,一旦遇到大的挫折,那不压垮才怪哩!
学生的学习生活虽不像社会生活那么障碍重重、坎坷不平,可也不是风平浪静、晴空万里。
1.受挫表现
有人曾在观察和访问的基础上,调查了中小学生所受挫折的范围,大致情况如下:
(1)学习方面
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或者家长的指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未知欲望得不到满足。
(2)人际关系方面
不受教师喜爱,经常遭老师的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不良的亲子关系。
(3)兴趣和愿望方面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
(4)自我尊重方面
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委屈;自感各方面表现很好而没选上班干部;思考速度、灵活性、学习成绩不如同学。
可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处置不当,到处都可能受到心理挫折。面对碰到的挫折,耐挫力强的孩子或者情绪反应平缓,或者情绪反应虽强,但时间短暂,所受刺激不大。耐挫力弱的孩子则反应强烈,持久。
2.耐挫力相关因素
(1)耐挫力跟孩子的神经系统类型有关
弱型神经系统的学生耐挫力一般都比较差。神经系统的强弱,有先天的原因,也受后天的制约。有人做过对比性研究:从小参加需要耐力和毅力的体育活动的儿童,较之其他儿童有更多的吃苦耐劳精神,有更多的迎战困难的勇气,有更多的自我控制能力。
(2)耐挫力与孩子以往的受挫经验有关
以往受过挫折的孩子面临挫折时的情绪反应,比没有受过挫折的孩子缓和得多。以往受过挫折并能战而胜之的孩子,比经受挫折但有痛苦体验的孩子更能经受新的挫折。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经常受些挫折,并且在受挫时帮助他们及时战胜之,正确对待之,是培养孩子耐挫力的重要措施。
(3)耐挫力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和尊敬的人)的示范有关
经常接触的人多是有耐挫力的,孩子就容易模仿,进而逐步提高耐挫力。如果他人战胜困难、经受挫折的行为受到赞扬与鼓励,这种行为对孩子的作用就会更大。
(4)耐挫力与思维方式有关
我们在心理教育的实验中,对中小学生进行“学说‘没关系’”的训练:当遇到挫折时,自己先对自己说“没关系”,然后再从积极的方面支持自己。例如:受到老师批评,自己对自己说“没关系,下次改正错误就是了!”以此来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结果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用这种方式顶住了很多挫折。
(5)耐挫力与是否具有“软化挫折”的技巧有关
挫折是钢刀,我用棉花来抵挡一下,叫你挫折奈何不得。
受挫之后,去看一场喜剧,让笑声抚平受挫的心灵;
受挫之后,去音乐厅欣赏欣赏音乐,让心平静下来;
受挫之后,去宁静的山村,对着高山喊,对着江河叫,尽情地发泄发泄;
受挫之后,去找一项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干干,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转移到新的活动之中;
受挫之后,闭目想一想自己经历的最愉快的往事,在头脑中放一放自己的影片,使心中充满笑意。
孩子从小掌握了这些“软化挫折”的技巧,就为迎战各种挫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益终身!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