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下) (27)
  •       2008-06-22 21:15:43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死亡、孤独及承诺等主题的了解,提出深刻的看法。
      个人中心治疗法
      独特的贡献在於,促使当事人为治疗的方向负起责任,并主动投入。本治疗法曾受过实证测试,结果使理论与方法均已有所修正。本法是个开放系统,人们不须经过高深的训练,就能将治疗条件套在自己个人生活及职业生活中而获益。其基本观念直接了当,易於掌握与运用。本法是建立起信任关系的础石,因此其他治疗法均可采用。
      完形治疗法
      主要贡献在於强调直接的体验与执行,不局限於讨论感觉情感。除了治疗异常疾病之外,也提供一个个人成长与升华的远景。已当事人的行为做基础,使他们察觉到自己内在的创造潜力。对於梦境的处理方式,是协助当事人发掘自己内心的基本冲突之有力工具。视治疗是一种同在一起的交流,是历程导向而非技术导向,认为非口语行为是促进了解的一项关键。
      现实治疗法
      观念简单、易於掌握,因此教师、护士、牧师、教育家、社工人员,以及谘商员均能采用。本法讲求积极,要求行动。由於方法直接,能适用於许多原先抗拒治疗的人们。对於治疗模式,已形成一股可观的挑战势力。
      行为治疗法
      强调诊断与评估技术,故可靠度高。历程中指出明确的问题所在,当事人并能了解自己的进展情形。本法对於许多人类功能的领域,已证实具有疗效。治疗者担任强化者、楷模、教师及顾问等角色。本法已经过范围广泛的扩充,并且研究文献相当丰富。不再是一种机械化的治疗法,而是已能融进认知因素,并鼓励以自我导引的计划去进行行为的改变。
      认知行为治疗法
      主要贡献包括;强调技术折衷、推出多种认知、情绪、与行为的技术,开放与其他学派整合的大门及提出一项攻击非理性思考的方法论。强调过去事件并不是造成情绪异常的唯一重要因素,相反的,人对於此等情况的信念认定才是最重要的。本法使用许多辅助技术,例如,行动导向的家庭作业、倾听录音带、纪录行为及阅读。其原理与处理程序可用在其他治疗法。
      家族系统治疗法
      所有取向都认为,个体或家族都不应为特定的问题负全责。经由探索与确认互动型态的历程,家族会获得充电后的活力。辅导整个家族对於了解与突破个人问题与关系问题,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视野。藉着探索一个人的原生长家庭,可以提高解决这个人在家庭外的关系冲突之机会。
      表13-8
      限制之比较
      精神分析治疗法
      治疗者须接受长期训练,而当事人须花费较多的时间与金钱。本模式强调生物因素与本能因素,以致於忽略社会、文化,以及人际因素。本法不适用於社经阶级太低的当事人,也不适用於许多种族与文化背景不同的团体。许多当事人自我的强度不够,故无法接受”移情精神官能症〔治疗法。本法不适用於典型的谘商场合。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在精确度、可测性,以及实证效度方面较弱。很少尝试利用科学方法去验证其基本观念的效度。倾向於过度简化一些复杂的人类问题并过於依赖常识。
      存在主义治疗法
      许多基本观念显得模糊、定义不明确,因此有时候使其一般架构显得抽象。贡献的原理与实务缺乏有系统的说明。不适用於功能性较低、无法言语沟通及面临极大危机亟需指引的当事人。
      个人中心治疗法
      可能的弱点来自治疗者在治疗历程中显得被动不积极,给予当事人的回馈不够多。许多当事人感受到需要更多的指引,更具结构性的治疗,以及使用更多的技术。处於危机之中的当事人可能会需要较具指导性的处置措施。在个体谘商方面,有一些文化背景不同德团体会期望谘商员更多的投入活动。如果要消除僵硬性,必须配合目前的知识与思潮加以再评估一番。
      完形治疗法
      其技术会导致情感作深度的宣泄,而如果这些感受未予探讨,以及如果认知方面的处理未予完成,则当事人很可能停留在半成品的状态,也无法对於他们所学习的东西产生整合感。在想像与幻想方面有困难的当事人也许无法从完形技术上获益。
      现实治疗法
      不是很重视当事人的过去、梦境、潜意识、幼年经验及移情。本法县用於叫单纯的问题,是讲求解决问题的治疗法,不去探索较深层的情感内容。对於想迅速「搞定」就诊者的实物从业人员而言,本法容易造成伤害。
      行为治疗法
      受到主要的批评包括:可能出现行为是改变了而感受却依然为改变的情形、忽略治疗关系这项因素、未提供洞察力、治疗者有控制及操纵之嫌,以及无法处理某些情况。这些批评当中,有许多根源於观念错误,而本学派也以提出反驳。基本的限制是,行为的改变不是都能客观地评估,因为很难去控制环境变数。
      认知行为治疗法
      其缺点在於太早去确认当事人的非理性信念,并加以猛烈攻击,这样的面质可能吓跑对方。本法高度认知取向,几乎到达不理感觉因素的地步(除了提到藉由改变一个人的思考来改变其感觉之外,并视之为改变感觉的一条途径)。治疗者可能会斥责当事人,并以自己的信念体系去取代对方理性的信念。
      家族系统治疗法
      所受的限制包括困扰的问题可能涉及家族中的所有成员。家族成员们也许会抗拒改变其家族的结构。治疗者能够自我察觉及愿意处理其原生长家庭中的问题颇为重要,因为出现反移情的可能性相当高。治疗者须经过良好的训练,以及在家族的背景下有足够能力去评鉴与处置个体。
      表13-9
      对多元文化谘商的贡献
      精神分析治疗法
      由於聚焦於家庭动力,故适用於许多弱势团体的成员。又因治疗者的正式化作风,故颇能迎合欲与治疗者保持距离的当事人。防卫机构的说法有助於了解内心的动态情形,并能用於处理外在环境的压力。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由於聚焦於社会兴趣、做对社会有益之事,家庭的重要性、目标导向,以及追求归属感,故能迎合东方文化。又强调人为活在环境之中,故允许探索文化因素。
      存在主义治疗法
      着重於了解当事人的现象学世界,包括:文化背景。本法导引当事人在压迫的社会中重获力量,能协助当事人检视各种改变的选择,并顾及其文化背景下的现实情形。
      个人中心治疗法
      着重於破除文化障碍,及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对话。主要优点是尊重当事人的价值观、主动倾听、容许差异、不批判的态度、了解、乐於允许当事人决定治疗历程中选探索的对象及赞成文化的多元化。
      完形治疗法
      强调以非口语方式表达自己,此一作法颇能迎合重视非口语讯息的文化族群。提供许多技术,可适用於受文化薰陶不敢自由表达感觉的当事人。能够克服使用两种语言的当事人之语言障碍。着重身体语言的表达,是个巧妙的方式能协助当事人找出其内心的冲突。
      现实治疗法
      着重在让当事人去评估自己的行为(包括:他们如何去回应文化的要求)。透过自己的诊断,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需求与欲望被满足的程度。并且他们也能够在保存自己的种族身份,以及吸收一些现实社会的价值观与实务情形之间,取得一个新的平衡。
      行为治疗法
      着重行为而非感觉,跟许多文化相合。优点包括:双方以合作关系共同朝彼此同意的目标而努力、持续诊断以决定所用的技术是否适用於当事人的情况、协助当事人学习实际的技能、富有教育色彩,以及强调自我管理的作法。
      认知行为治疗法
      着重质疑一个人的信念,及找出对当事人不再有帮助的价值观。强调思维与理想(恰与感觉的表达相反),故容易为当事人接受。又由於重视教导与学习,故当事人不至於有被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的感觉。当事人会重视谘商员的引导,并连带重视指派的家庭作业。
      家族系统治疗法
      许多文化与种族族群重视延伸的家族。许多家族治疗者会去处理延伸家族的成员,这与许多当事人的价值观一致。如果获得其他家族成员的支持,则使个体产生改变的机会将会更大。这个取向所提供的途径,有助於增进整个家族的健康及家族成员们的福祉。
      表13-10
      多元文化谘商之限制
      精神分析治疗法
      重视洞察力、内心的动态情形及长期治疗,往往跟当事人想要学习一些应付日常生活压力的技术之想法相左。强调往内看,这又往往跟重视人际关系与环境因素的文化价值观相冲突。
      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本法会详细晤谈对方的背景资料,因此可能触犯一些文化的禁忌。谘商员也必须确保当事人治疗的目标受到尊重。
      存在主义治疗法
      重视个人主义、自由、自主及自我实现等价值观,往往会与讲求尊重传统、服从权威,以及相互依存的集体主义之价值观相冲突。因缺乏特定技术,有些当事人可能怯步,另有些当事人会期望探索更多关於生存在他们的世界中之现象。
      个人中心治疗法
      本法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可能会跟当事人的文化背景不一致。对於那些想要寻求协助及立即获得专家解答的当事人而言,是不能接受谘商员未积极指导及松散的治疗结构。
      完形治疗法
      受文化制约而不习惯於表达内心情绪的当事人,可能不会接受完形技术。急於要求当事人表达其内心的情绪,可能会吓跑对方。有些当事人会疑惑「察觉此时的体验」对於解决他们的问题有何关系。
      现实治疗法
      强调掌控自己的生活,然而有些当事人会希望能够改变他们的外在环境。谘商员必须清楚歧视与种族主义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协助当事人处理社会与政治上的现实事务。
      行为治疗法
      谘商员必须协助当事人评估从事行为改变时可能带来的结果。家庭成员可能会不欣赏当事人刚学会的决断作风,因此必须教导当事人如何去应付别人的抗拒。
      认知行为治疗法
      如果谘商员采取强势的指导风格,当事人可能会退缩。在面质对方非理性信念前,谘商员须先了解当事人的世界。
      家族系统治疗法
      有些取向所做的假设乃根据价值观,而此等价值观跟文化背景不同的当事人之价值观并不相容。诸如:个体化、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独立,以及自我表达等观念,也许不能被某些当事人接受。在某些文化里,张扬家丑是件不可原谅的事。此等价值观往往使得在治疗中公开地探索冲突变得颇为困难。
      治疗技术的整合评估谘商疗效
      在一九五○年代之前心理治疗方面的研究,斩获不多,一九五○年代末期至一九六○年代初期的研究,着重在探讨心理治疗的历程与结果,其主要企图在於更清楚地了解疗效的因素,并踏此基础去发展更成功的治疗法。(Strupp, 1986; VandenBos, 1986)。
      一九六○年代各种人群服务方案在政府资助下加速推展,也导致评估研究更受重视。基本上,如果期望政府继续资助,人群服务机构的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就必须以科学方法证实心理治疗的效果,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心理治疗对个体与社会有何价值」(Strupp, 1986)。此外,治疗者还有其他责任,包括:证明自己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确实符合临床上所需,以及符合成本效益的要求。
      本小节探讨谘商与心理治疗在改变人格与行为上的效果。提出的问题包括:治疗的前后是否显着不同?人们接受治疗后是否比没有治疗时更好?可不可能治疗的坏处有时候会比益处多?彻底讨论这些问题,将超出本书范围,故不拟在此检视关於治疗结果的大量研究文献,只探讨一些评估心理治疗效果的基本课题。
      如果读者有兴趣进一步探讨心理治疗在研究方面的进展,我建议以下来源的读物: Bergin and Lambert(l978); Cohen, Sargent, and Sechrest(l986); Garfield(1987, 1992b); Gendlin(1986); Imber,Glanz, Elkin, Sotsky, Boyer,& Leber(1986); Lambert(1992);Lambert and Bergin(1992); Morrow-Bradleyand Elliott(1986),Smith,Glass, and Miller(1980);Stiles, Shapiro, and E11iott(1986);Strapp(l986); Strapp and Howard(1992); and Vanden Bos(1986)。
      「心理治疗有效果吗?」此一问题即使综合许多研究结果仍难以肯定回答。一项基本困难点在於,在众多治疗体系中,每个案例都由一位实务工作者去执行,而不同的实务工作者之个人特质又难以测量。此外,当事人本身与治疗结果也极有关系,如果他们执着於自我毁灭的行为,则这些行为将会抵消治疗的正面效果。另一问题是,当事人的环境可能发生一些未能预期与控制的事件,因而破坏了心理治疗的努力与疗效。正如葛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609.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老子谈心理健康
  • 拒 绝 的 艺 术
  •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 哲理小故事
  • 教师“健心”四要素
  •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 热点心理咨询
  •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 心理缺陷是什么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

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0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