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下) (11)
  •       2008-06-22 21:15:43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要
      学者指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家族系统治疗法仍未能产生一兼容并蓄的理论(Guerin& Chabot, 1992)。不过,从业人员不认为这种整合是个适当的目标,并指出当代心理学从诞生至今已有百年,但是个体谘商或团体谘商也仍未能产生兼容并蓄的模式。事实上,当代谘商的领域的确也需要多种取向来探讨不同的构面。家族系统治疗法的取向众多,本章无法一一纳入,只能概述几个主要的系统理论,以及讨论它们之间的一些共通点。
      对於当代的家族系统治疗法之主要流派,已有好几本优良的着作探讨过,这些着作包括:Family Therapy:An Overview (Goldenberg & Goldenberg,1996);The Practice of Family Therapy :Key Elements acvoss Model (Hanna &Brown,1995);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lds(Nichols&Schwarts,1995);Family Therapy:A Systemic Integration(Becvar&Becvar,1996);Family Counseling and Therapy(Horne&Passmore,1991);The Family Interpreted:Feminist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Luepnitz,1988);and Ethnicity and Family Therapy(McGoldrick,Pearce,&Giordano,1982)
      读者如有兴趣,可以直接叁考。由於篇幅的限制,本章只探讨六个较主要的模式:多世代家族治疗法;联合家族治疗法;经验/象徵取向;结构取向;策略取向;以及近代的创新,例如,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m)取向。一九九○年代的系统谘商员在实务上可能采取上述的任一种取向,或有创意地博采多种取向。(表12-1)将上述的取向做一简略的比较。
      表12-1家族系统治疗法之比较
      比较项目
      多世代取向
      联合取向
      经验/象徵取向
      主要人物
      Murray Bowen
      Virginia Satir
      Carl Whitaker
      时间焦点
      过去与现在;原生长家庭;三个世代
      此时此地
      现在
      治疗目标
      自我的区隔化;在家族系统的背景下改变个体;减少焦虑
      促进成长,提升自尊,及增进关系;协助家族产生真诚的沟通与互动
      促进自发性、创造力、自主权,以及玩乐的能力
      谘商员的角色与功能
      指导者,客观研究者,教师;自己的反应之监视者
      主动的促进者;支援者;侦探;示范真诚的楷模
      教练;挑战者;经由玩乐而改变的示范者
      改变的历程
      以系列问题及认知历程引导自我的区隔化及了解原生长家庭
      协助家庭由现状渡过纷乱的局面,进而朝向新的展望与整合
      察觉与改变的种子植入於面质中
      技术
      世代图;提问题;处理原生长家族的问题;消除三角关系
      同理心;接触,沟通立场与雕塑;角色扮演;家族大事纪
      联合治疗;自我坦露;面质;利用自己作为改变的触媒
      比较项目
      结构取向
      策略取向
      社会建构主义取向
      主要人物
      Salvador Minuchin
      Jay Haley&Clo'e Madanes
      Tom Anderson&Mich ael White
      时间焦点
      现在与过去
      现在与未来
      现在与未来
      治疗目标
      重新建构家庭的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不良的互动型态
      消除目前的问题;改变功能不良的互动型态;干扰事件发生的顺序
      互解问题脚本;合力建构新的生活故事
      谘商员的角色与功能
      「友善、亲切」;舞台导演;改变家庭结构的促进者
      主动的改变指导者;问题的解决者
      倾听者与发问者;合作伙伴;问题的发掘者
      改变的历程
      以领导的角色融入家庭;改变结构;设置边界
      经由行动导向的指令与欲擒故纵的干预措施促使改变发生
      引出故事;编导新的生活故事
      技术
      融入与调节;引发不平衡状态;追踪;设置边界;情境扮演
      架新框;指令与欲擒故纵;夸大;假装;情境扮演
      同理心;「不知情」的立场将问题外部化;独特事件;重新编导
      由於家族系统治疗法没有统一的理论,因此本章的章节结构稍微异於前面数章,在介绍各种取向时均按以下的结构安排:重要观念;治疗目标;谘商员的角色与功能;以及技术。在这之后我们接着会讨论家族系统治疗法整合的趋势,也会讨论本疗法如何应用在史天恩的个案上。
      家族系统治疗法简介
      包文(Murray Bowen)是家族治疗法主流中的原创人之一,他的家族系统理论源自精神分析的原理与实务,有时被称为多世代(或跨世代或世代间)家族治疗法。平心而论,包文认为他的取向已脱离精神分析理论。他的取向所根据的前提是,要了解一个家族最少要分析三个世代以上,因为可预测的人际关系往往联结着跨世代的家族成员。根据包文的说法,欲了解个体问题的原因,仅能从视家族的角色为一情感单元入手。包文的假设是,如果一个人希望拥有一成熟而独特的人格,则必须澄清他与家族之间情感的纠葛。
      家族系统治疗法重要概念
      包文强调理论的角色,视之为实务的指引。对他来说,建构良好的理论可以使谘商员维持住超然的心态。包文(1976)相信,缺乏清楚良好的理论,会使家族治疗法陷入混乱。根据贝克瓦二氏(1996)的看法,包文的治疗实务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而且实务与概念基础一致。本取向有收集与分析资料、解释过去事件,以及预测未来事件等技术方法。本取向对於了解事件的原因及事件的控制这两者都有其贡献。
      包文的理论与实务源自他对於精神分裂患者的辅导工作。他对於发展家族系统治疗法的兴趣,远超过开创技术。包文(l966, 1976)指出他的理论中有八项核心观念:自我的区隔化与三角关系;核心家庭(译志:指?包含父母及子女两代的小家庭)的情感系统;家族投射历程;情感的切断;多世代传递历程;手足的出生排行;以及社会性退化。当然,包文的理论贡献主要在自我的区隔化与三角关系等观念上。本节我们同时探讨自我察觉对於家族系统谘商员的重要性,特别是关於了解当事人在原生长家族中的经验会如何影响临床实务。
      自我的区隔化
      自我的区隔化(differentiation of the self)是包文理论的础石,这是指自我在心智上与情感上的脱离及其独立。区隔化后的个体能够选择接受自己的感觉之指挥,或接受自己的想法之指挥。未区隔化的个体难以脱离别人,而且会融入家族中那些具支配性的情绪型态。这些人的自主性低、反应情绪化,而且对於事物无法有清楚的立场。融入自己家族的人往往会跟有同样情形的对象结婚。二个分别未区隔化的个体经由寻求而发现对方,然后结为夫妻。经由这种婚姻,功能不良的家族动力乃代代沿袭下去(Becvar& Becvar, 1996)。依家庭系统理论,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须同时拥有对家族的隶属感,及脱离家族的个体感。
      跟精神分析理论类似,「个性化」(individuation)的历程涉及个体会培养自我认同感。这种分化使一个人能为自己的想法、感觉,以及行为负起个人的责任。然而,单单离开家庭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区隔化的个体。个体化或心理成熟并不是一蹴可及的状态,而是种终生的发展历程,须不断地反省与解决个体内心的冲突及关系网路中的冲突。
      有时候,情绪性的反应与理性的反应很难分辨。非情绪反应的人会意识到他们还有其他选择,他们的反应并非自动化,而是能够做一番推理,并能够同时顾及到自己与别人。相对之下,情绪性的反应很容易在偏执狂、高焦虑、恐慌、或「为爱痴狂」的当事人身上发现。在这些情况下,感觉会淹没思考与推理,并且他们意识不到他们能够有不同的反应。在包文的理论中,反应的明晰度(clarity)表现在视野是否宽广,是否以事实和知识为依据,对事物的复杂性是否做过评估,以及能否察觉自己的感受,并且不会受到这些感受的驾驭(Papero, l991)。
      三角关系
      包文(1976)注意到,在亲密的关系中容易产生焦虑。在有压力的情境下,二个人也许会引进一个第三人来减低焦虑与增进稳定性,这个现象称之为三角关系。虽然三角关系(triangulation)在二人之间可以减轻情绪的压力,但是因为潜伏的冲突并未浮上治面,所以长期而言情形会恶化,。例如,如果一对夫妻存在着未解决的冲突,他们可能会把注意力转移放在问题儿子身上,暂时纾解彼此的敌对状态。一旦儿子的问题解决了或离开家庭之后,他们就不再有维持系统平衡的缓冲物。此时,他们可能会吵架或甚至离婚,因为他们的差异与冲突不曾解决过。因为家族不是个静态的实体,因此系统中的一部份发生改变,就会牵连到其他成员的行为。
      包文有时候会一起辅导存在冲突的夫妻。在治疗回合里,他并不要求每位家族成员都应扯进来。包文倾向於由内而外:在处理配偶关系时,他会协助二位成人先培养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通常他在辅导个体时,会让家族的其他成员在场,透过当事人的冲突关系来启发其他人。谘商员应维持中性的立场,根据包文的看法,如果谘商员与家族的任一成员有情感的牵扯时,就会丧失疗效,并成为三角关系中的一部份。包文认为,谘商员应有非常高的区隔化程度,因为如果自己仍有一些未解决的家族问题,以及仍会有情绪性反应的话,则在辅导家族时很可能会再产生难忍的感受。
      家族系统治疗法治疗目标
      虽然所有家族取向的谘商员都旨在解决家族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减轻症状,但是包文一派的主要兴趣是,在家族系统的背景下改变个体。他们认为,家族目前所显现的问题,要等到家族中的关系型态被了解并且直接受到挑战之后,才会产生显着的改变;而末解决的情绪附着物在未能有效处理之前,情绪问题将会代代传递下去。改变必须扯上其他家族成员才会发生,因此只有当事人一个人接受治疗不会有太大效果。
      包文一派在实务上有二项目标如下:消除焦虑与减轻症状;以及提高各个家族成员之自我区隔化程度(Kerr& Bowen, 1988)。为了在家族系统中导致显着的改变,必须打开封闭的家族死结,并积极地进行化解三角关系的工作。由於问题出自家族身上而非个体身上,因此要改变一个人就须改变他与家族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Nichols& Schwartz, 1995)。
      家族系统治疗法谘商员的角色与功能
      包文认为自己是个客观的研究者,目的在於协助个体评鉴与了解他们在家族系统中的关系形成。在治疗中,谘商员担任着教师、教练、与中立观察者等角色。包文会教导个体或配偶了解三角关系的现象,并期望他们返回家族中去解开此等关系。这不是说要他们返回家族去对抗其他成员,或去建立和平与和谐的关系,而是鼓励当事人去了解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之角色(Bowen, l976)。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爱丽丝是一对年老夫妇的独生女,有一天她特地返回家中协助双亲决定是否卖掉那间住了三十五年的房子。一踏入家门,两老就开始争辩一些小事情。爱丽丝太熟悉这种情景了,在过去会使她翻胃打结,现在她已有心里的准备。这次她不再介入他们的争辩,只是仔细地观察他们如何有来有往。她注意到他们所争辩的都是一些芝麻小事,并猜测他们是不是在藉着这些芝麻小事来逃避卖掉房子这种较重大的决定。当父亲对她说:「奶是个银行家,能不能请奶劝劝奶妈妈不要一直浪费钱?」时,她这次不再中计,她说:「爸,妈,你们都坐下来,我想让你们知道你们两位都是我的最爱。我知道搬家是个重大的决定,因此我回家来帮你们。但是这是你们要去做的决定,而不是我的决定。你们两位一生中一直合作无间,这一次也同样可以配合得很好。我回来协助你们,但是最后的抉择要由你们两位来决定。」
      担任专家角色时,包文会协助个体或夫妻收集资讯,并藉着示范如何改变与家族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产生新行为。他会指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位较佳的观察者,以及如何减少情绪性的反应,增加客观性。他不会告知当事人该做些什麽,但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设计来协助当事人去理解自己在家族的情绪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包文会指引当事人如何解开自己与家族成员之间的情绪关系,但是如何采取必要的步骤去提升自我区隔化的程度,是属於当事人自己的责任。根据包文的说法,这种情形的出现,须经由理性地了解核心家庭的情感系统、家族投射历程,以及好几个世代之间的传递历程。包文认为,谘商治疗可视为提升区隔化程度的一种预演;治疗工作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609.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老子谈心理健康
  • 拒 绝 的 艺 术
  •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 哲理小故事
  • 教师“健心”四要素
  •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 热点心理咨询
  •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 心理缺陷是什么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

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0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