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十五章
:2006-7-24 10:34:00 本章字数:2076
与别人的生意交谈,当时我们去了三个人,我、公司的总经理乔治及业务经理约翰。当交谈到一半时我们发现了很不好的现象,对方和我们主谈的那位先生摆明了想占我们便宜,这种行为大出我们先前的预料,因而我的心里实在是有些不大愉快。不过我倒没一直生闷气,因为其他二位同事对这件事的反应却更吸引我的注意。
乔治最是生气不过了,他气得有些失去了控制,而约翰却截然不同,似乎有些视若无睹。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我们三个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何以碰到对方这样的行径,三个人却各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呢?不用说,反应最强烈的便是总经理乔治了,他不仅嘴里不时吐出“气炸了”、“气疯了”及“气死了”的字眼,同时面孔涨得通红、头冒青筋。当我问起他为何会如此愤怒,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如果你发怒的话,就会萌生一股气势,这股气就能使你扭转局势。”原来他把发怒这种情绪当成是一样取得局势掌握权的工具。
随之我又转向了约翰问道:“何以你一点都不生气?”而乔治也插嘴道:“难道你没气个半死?”约翰笑了笑说道:“这没什么值得生气的。”他可没说一点假话,事实上就我认识他这几年里,可就没见过他发过什么脾气,接着我又问他“生气”在他心目中的章义,他说道:“如果你生气就无法控制自己。”他这话倒很有童思了,随之我好奇地问道:“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那会怎么样?”他冷冷地说道:“那么你就输给对方了。”
这两个人的反应实在是个强烈的对比,一个人为了取得局势的控制权而发怒,而另一个人害怕发怒而失去局势控制权,两个人的情绪反应虽然不同,但出于为取得控制权的信念则一致。这让我不由得思索起我们在说话时用的字眼,这些用来形容内心感受的字眼,到底会对我们的情绪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这次和对方的交谈结果我是有些不快,可是乔治却愤怒不已,而约翰似乎没有多大感觉,我真是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个想法。
于是我转头问他:“约翰,我和乔治对于对方这样的恶劣行为都十分不满,可是你却彷佛无动于衷,难道你认为对方的做法没错吗?”约翰笑了笑地说:“我是没生什么气,可是这并不代表我认同对方的行为。”乔治这时迫不及待地问道:“那你又是什么意思?”约翰正色地回答说:“我只能为他们的行为感到‘遗憾’。”遗憾?就这么简单两个字?我可不敢相信当对方已摆明吃定我们,而约翰竟然只是遗憾而已,没有一点生气的模样。
我不由得好奇想知道,难道就是他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内心的感受,因而情绪未受影响吗?或许这其中还真有某些我尚未明了的道理存在,我得好好地研究研究。在随后的几天当中我一直思索这件事,心想如果我在十分生气时也用这样的字眼,不知道是不是能使我的怒气消减?单是想到“遗憾”这个字跟,心里似乎就提不起想发脾气的劲,我想就当作好玩,不妨试试这个字眼是不是真能发挥神奇的魔力。
终于有一天试用这个字眼的机会到了。那一次我开了很久的汽车,而于晚间住进一家旅馆,由于助理的疏忽没把房间订好,所以我得在柜台边多站了十五二十分钟,等旅馆服务人员尽量替我挪出一间空房好住进去。各位可以想见,当开车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加上时间挺晚的,我可是巴不得马上能有一张床可以好好地躺着休息一番。然而看见那位柜台员一副没精打彩的做事模样,慢吞吞地敲打电脑把资料输人,我就觉得有气.真想骂他一下叫他手脚俐落些。就在火气渐渐上冒之际我想起了“遗憾”这个字眼,是不是它真能使我的情绪好一些呢?于是我便对那位柜台员说道:“先生,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可是现在实在是太晚了,并且我又累的不得了,我真是巴不得能赶快有间客房。你知道吗?如果我在这里站得太久,这会让我对贵旅馆的印象感到遗憾噢。”
听完了我的话,这位柜台员带着一副怪异的表情望了我一眼,随之便笑了,而我也回之以笑,刹那间我那升高的火气一下于全消了。这个字眼似乎还真发挥了它的魔力,那位柜台员马上加快了速度,而我的心情就此轻松了下来。真是不可思议,只不过换个表达情绪的字眼,我的情绪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而这做起来还真容易不过。
有过这样的经验之后,在随后的几个星期中我不断使用这个字眼,我发现每次一说完这个字眼,情绪便会立刻降低下来。不到两个星期,这个字眼已变成我的习惯用语,不必刻意想使用便会脱口而出,每当我想发脾气时,这个字跟自然就成为形容情绪的第一选择,结果我从此就难得再出现发脾气的镜头。后来我又尝试其他的字跟,发现那些字眼也都具有很快降低或改变情绪反应的功效。
何以字眼具有这样的特性呢?我们都知道,透过五大感觉器官,我们可以把周围一切的现象输进脑子当中,这些现象包括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和味觉的
经过感觉器官的“诠释”后而成为我们内心的种种感受。然而我们要如何才能描绘出这些感受呢?最快且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给它们贴上识别的标签,而这些标签便是我们所习称的“字眼”?。
也就因为这么做而产生了问题。字眼就好;像“模子”一样,我们的感受有如“浇铸的液体”,经常我们不经考虑便把自己的感受随便倒进一个模于里,也不管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合适或更
第一卷 第五十六章
:2006-7-24 10:34:00 本章字数:2066
正确的模子。遗憾的是,我们的感受经常倒进的模子是消极的、颓丧的,长久下来便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而这些使用不当的形容字眼便真好像是我们实际上的遭遇,更可怕的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字眼对于人生的影响。当我们动不动便把“生气”、“倒楣”、“不安”或“受辱”的字眼挂在嘴上时,或许它并不足以代表你当时的实际遭遇,不过问题就来了,因为所冠上的字眼在你不经意之中便取代了你实际的遭遇,也不管它是不是真能够精确地代表你实际上的感受,结果就好像明明是一件小事情便被形容成一桩大灾难。
就以我和约翰、乔治三人的不同感受来说,大家都同时参与了这次的商谈,结果让乔治“气的不得了”,让我觉得有些“不悦”,可是对约翰来说仅仅觉得有点“遗憾”和“困扰”而已。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实在是有意思,在面对相同的情况下,三人竟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其反映在言谈之中所用的字眼也截然不同。从这里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三人面对了相同的处境,可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字眼,也就是说把感受倒进了不同的模子,结果那些字眼所描述的情境就变成每个人的实际遭遇。随之我又发现当我使用了约翰的“模子”,也就是说使用了他所用的字眼,例如“遗憾’或“困扰”,结果很快地就改变了先前的情绪反应。由此我们发现了字眼的本质,当我们的遭遇若赋予某一种字眼,那么那个字眼所代表的情境就会成为我们实际上的遭遇。既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日后在描述自己的情绪时,所用的字眼就必须谨慎,否则就会遭致比实际上更大的痛苦。
字眼就它的本意来说,只是把我们先前的遭遇给重现出来,然而它的重现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失真,结果便扭曲了我们最初的认知与感受。在上面所说的例子里,三个人面对的是相同的境况,结果一个人很生气,一个人不悦,而另外一个人觉得遗憾,很明显地三个人的情绪反应都起因于个人的诠释。人们在诠释任何事情时所用的最主要工具便是字眼,当我们把所遭遇的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它就会立刻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产生相对的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字眼乃是脑子里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不妨可以一试,当某个人没有缘由地对你口出“三字经”,看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是无动于衷呢还是勃然大怒?如果有人称呼你“善人”、“白痴”或“花花公子”,请问你是否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各位,请不要忽略字眼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字眼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字眼犹如丝线,让我们用来编织自己的经验。”──赫胥黎
我最初研究字眼影响情绪的奥秘时,经常会怀疑难道只要把日常使用的字眼换一下就能使情绪产生那么大的变化,可是随着后来更深入的探讨,我不由得不信服字眼确能神奇改变我们情绪的这个事实。根据康着顿百科全书的记载,英文中所包含的单字至少有五十万个,而我从其他资料更得知实际上可能接近七十五万个,其数量之庞大可说傲视群伦,排名第二的是德文,总数也不过只有英文的一半而巳。
虽然英文拥有数量这么庞大的单字,可是我们一般人常用的却少的出奇,有不少语言学家告诉我平均我们常用之数约在二千到一万之间,若保守估计英文单字为五十万个,那么我们常用的只为实际总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而已,想想看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呢!根据我从同义字手册中所查到有关描述情绪的字眼约超过三千之数,最让我吃惊的是其中属于正面的竟然只为负面的一半。据我的统计,具有正面情绪的字眼为一千零五十三个,而具有负面情绪的字眼为二千零八十六个,几乎是前者的二倍。譬如就以描述“悲伤”的字眼来说,总共有二百六十四个,而描述“快乐”的字眼却只有一百零五个。无怪乎美国今天会有那么多的人经常觉得情绪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