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佛陀教你不生气 (12)
  •       2008-04-02 16:04:06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新粉刷自己那十多年未曾动过的房屋了。这两家人的活动引起了更多的人的注意,于是,有人向政府建议:应该帮助这些贫民区的居民,他们住在没有人行道、没有自来水的街上,境况是这样糟,可他们仍然在尽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几个月后,小城贫民区的变化简直让人认不出来,就如同当时小姑娘第一次穿上美丽的裙子时一样,让人忍不住要惊叹。这里开辟了人行道,路灯维修一新,院里接上了自来水。从小姑娘穿上新裙子,还不到半年,那段街区已经完全看不出贫民区的影子。
      这种变化后来被称作“贫民区穿红裙子”,这个奇迹越传越远。其他的城市听说了这种变化后,也开始给自己的居住地穿红裙子,把街道和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恩泽之中。我们出生,受父母之恩;我们的衣食,受天地众生之恩;我们的成长,受老师国家之恩;我们的日益丰富,受先辈之恩……所有这些恩泽,我们都应该牢记,并以自己的一生去报答。报恩之心让人变得慈悲,慈悲之人便是有福之人。
      有人家中被盗,丢了很多东西,朋友听说后,很为他难过,便去安慰他。不料丢失东西的人却对朋友说:“感谢上帝!我现在很平安。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于每个人来说,被盗都是一件不幸的事,但这个人却为此找到了三条可以感恩的理由。这就是说,无论你遭到什么样的不幸,如果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就能在最为不幸的情况下找到可感恩的对象。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总会碰到种种失败挫折,甚至是飞来横祸,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平静勇敢的心态来面对。
      感恩,就是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
    惜福
    ------------

      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待无钱想有钱——会考虑大局的人才会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物质发达,物欲横流,让许多人迷失了本性,沉醉于对物质的享受中,而且愈发奢侈浪费。
      要知道,福不能享尽,福若享尽,后果十分可怕。如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处世持家年复年,总须虑后更思前。”这并非是要人们斤斤计较,而是提醒人们,生活之路无常而多变,幸福很可能在明天就消失殆尽,所以,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千万要记得珍惜。
      我们一旦放纵欲望,把幸福享用殆尽,那么幸福快乐的源泉便会枯竭。所谓惜福,一是要爱惜自身,无度的放纵,必然会使身体过早衰老,染上疾病;一是要惜物,对一针一线,一碗米饭,都要有爱惜之心,这样才不会使物品浪费。想一想,一碗饭吃不完,便把它当垃圾倒掉,这样暴殄天物就是浪费;或是吃不完也要把它塞到口中,这样做同样不是惜福,势必伤害身体。
      如今的餐饮业空前发达,某种程度上使人们丧失了对饮食的欲望克制,同样的,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很多人买衣服,有的是为了喜欢,有的只是图便宜,冲着商场打折而去,结果大包小包买回家后,有的甚至一次都没穿过就被束之高阁。因为不实用,再便宜的衣服也会浪费你的金钱,而且还会占用你衣橱的空间。所以这也是不惜福。
      另外我们还要珍惜纸张、水、电等等周围一切为我们造福的事物,时常保有一颗爱惜之心。每一件物品的生产都是需要人们投入精力和财力的。不爱惜这些东西,也就是不爱惜人们自己。
      曾有一个穷青年,慕名拜访一位有名的雕刻家,想要拜他为师,学习佛像的雕刻。雕刻家看着这个青年,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让他去水井边打水。青年到了井边,一边思量着雕刻家的用意,一边漫不经心地打水。这时,雕刻家看到青年打水的样子,勃然大怒,让青年马上离开,说他没有资格做自己的徒弟。
      其他徒弟见这个青年没地方可去,便留他住了一晚。当晚,青年在睡梦中被叫了起来,去见还未睡觉的雕刻家。雕刻家一改白天的严厉,心平气和地问道:“知道白天我为何骂你吗?”青年诚恳地说:“不知道”。雕刻家便说:“佛像是佛的化身,是神圣而不容亵渎的,如果雕刻佛像的人心地不净,没有一颗虔诚崇高的心,他又如何能雕刻出完美的佛像呢?白天我看到你打水,水洒了一地而无动于衷,虽说水在我们眼里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它同样是上天所赐,对它没有爱惜之心,又怎么能雕刻佛像呢?”
      青年被雕刻家平易的道理所触动,真诚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雕刻家看出了他的诚心悔过,欣然收他为徒。此后这个穷青年时时记着老师的话,勤勤恳恳,最终也成了一个有名的佛像雕刻家。
      幸福的岁月一长久,人们就开始迷糊了。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身在福中能知福?高新科技等产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富足,人人都不愁吃穿,人人都可享受自由民主,他们应该知福吧?但结果呢?人们因为物欲的影响迷失了本性,视金钱为第一,为了得到金钱,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有了金钱则极尽享受,放纵堕落。他们没有知福,而是在造孽。
      相比以前,如今的人们是幸福的,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惜福”?正如古人所说:“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有业之可贵。”这句话的意思是,等井水干涸了之后,才知道井水是多么的珍贵;生了病之后,才知道健康是多么的难得;等到战争爆发之后,才知道天下太平是多么的重要;等到丢了工作之后,才知道有班可上是多么的幸福。凡一切幸福之事,均失去方知。可是,为什么非要等幸福从你眼前溜走之后,才去惋惜和追悔呢?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将困扰你的欲念拒于心门之外,享受内心的幸福与平静呢?
      有位老人和人聊天的时候,经常让别人猜他一生中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谁都猜不出,他说:是我第一次吃水果糖的时候。
      那时他还小,大概六七岁吧,那个年代大家生活都很艰难,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什么好吃的东西了。
      有一天爸爸走到他身边,叫他伸出自己的手,他照做了,爸爸很神秘地在他的手心里放了一样东西,那是一个他从没见过的东西,用一种亮亮的纸包着。爸爸说孩子你知道什么叫“甜”吗?现在你手里的这个小东西就是“甜”,你可以把它吃下去。爸爸还要告诉你,这也是爸爸的爱,爸爸希望你吃了这个小东西之后,心是甜的,说话也要甜甜的,这样才不会对不起这个小东西啊。
      孩子于是剥开了那层纸,然后就看见了一颗圆圆的小球,这时他还是不知道那是什么,他看到爸爸正看着自己微笑,他就把那颗小球放到嘴里了。天啊,这是什么东西啊!那么美妙,一直扩散到了心里,这就是爸爸说的“甜”么?原来甜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啊,孩子从此认定,“甜”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爸爸还在看着他,并对他说,以后一定要说到做到,在说话的时候让别人也露出吃糖的表情啊。因为这种味道实在是很珍贵,让别人露出这样的表情也非常难得,既然是这么少的东西,你可要好好珍惜。孩子把爸爸的话记在心里。因为他一直难忘那第一次吃糖的经历,所以尤为珍惜。
      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让人羡慕的人,不一定幸福;一个一无所有,什么都不起眼的人,也不一定不幸福。
      人们常常觉得生活平淡而琐碎,但世上的事就是这么玄妙,当你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好的事就变坏了,坏的事也可能慢慢变好了,正所谓物极必反,就像我们认为福就是好事,但实际上,福却不见得就是好事;同样,有祸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有一位女士,她从不吃有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哪怕对着那些她喜欢的食品流口水也不吃。冬天不管多么寒冷,她都要冒着严寒去公园慢跑。可当她踏上浴室的磅秤时,秤针指的仍是两星期前的数字。她认为这同她近来的所有遭遇一样:非常不如意,命里注定她休想幸福。
      她穿衣服时,仍一肚子气,尽管忽然在那条紧紧的牛仔裤袋里发现了20元钱。然后,她姐姐打电话来讲了一件趣事。她挂上电话准备开车出去,一想到车又要加油而生气,但是她发现她的室友已替她加好了油。然而她还是认为自己是个一辈子没有造化,得不到幸福快乐的人。
      她要怎么样才能幸福?
      幸福其实是一种满足感,它和拥有多少物质无关,和运气好坏也无关,即所谓的知足常乐。像这位女士,因为无法减肥,便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到不满,仿佛她生活在暗无天日的世界中。即便有一天她变得苗条,变得美丽,也依然会有不满足的地方,幸福依旧与她无缘。
      生活在舒适富足的环境里,人便容易忘记过去的苦难日子。那些近年发展起来的开放城市里,动辄上万元的酒席,不剩一半便是没面子的宴请,却相当于贫困地区一年甚至是几年的人均收入。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贩卖人口、制售假药……在金钱利益诱惑下,他们露出丑恶的面目。看来,他们都忘了,他们自己也身为父母的子女,他们的亲人也会卧病在床。到底怎样才能“惜福”呢?首先你要感觉自己身在福中,这就需要有一颗满足的心,即知足。人生也有涯,而欲望无穷,对于一个心里充满欲望的人来说,他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幸福感便无从谈起,无尽的欲望只能让他走向毁灭之路。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我们看过多少所谓“成功人士”为了自己的野心在创业过程中盲目扩张,最终像吹过头的汽球一样,啪的一声,一切化为乌有。其次,要想惜福就要生活节俭,花费有度。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在饥荒年代,人们会想,若是能吃上一盘炒猪肝,那生活将是多么美好啊!后来吃猪肝不成问题了,人们又想,要是能有一套别墅,室内装上空调,室外建个温泉游泳池,那样四季无寒暑的日子,才能算的上是真正幸福的日子。人是健忘的,一旦某个欲望得以实现,它就变得微不足道,人又会不顾一切地朝更新奇的欲望奔去,仿佛新的欲望便是生活中的一切。那些一切向钱看的人,就是这样,每一天都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暴露出其丑恶的面目,甚至走上了毁灭他人又自我毁灭的不归路。沉迷于欲望中的人,是不会生出惜福之心的。有惜福之心的人,首先是他知道自己生活在幸福当中,满足于自己当下的生活,这样他才会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份拥有与每一次相遇。

    ------------
    守财让我们变得疲惫
    ------------

      在我们的生活中,财富可谓是我们不愿舍弃的甜蜜负担。它总是有一种难以想象的魔力,使人服服帖帖地把生命交给它。
      创造财富只是一种生命的冲动,而我们却把自己创造出的第二性的东西,人为地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意义,用来约束、奴役自己的生命,最终导致了价值的丧失,人性的堕落。
      面对得与失,我们很难有平常心,常常会在患得患失中寝食不安。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最不能失去的呢?
      一个小职员,没什么钱,偶尔也会做一个发财的梦,梦想虽然没有成真,却依然过得很快乐。后来他真的拣到了一大笔钱,这些钱足够让他过上富裕无忧的生活。但自从拣到这笔钱后,他反倒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和不安中,他想过把钱交给警察归还失主,又舍不得这笔自己一辈子都可能赚不到的巨款;他决定把钱留下,又觉得放在什么地方都不安全,生怕哪天这笔钱不翼而飞。每时每刻,他都在为那笔钱担心,并承受着良心的谴责。后来,他终于认识到,梦想的东西得到了,也不见得是好事。
      另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定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获取财富。为此,他开始经商,做各种各样能赚钱的生意。他拒绝了一切其他爱好,从未读过一本小说,也从未进过影院和剧场,为了一百块钱,他和家人反目,被当地人认为是最没心肝的人。他一心赚钱,冷漠多疑,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人喜欢他。三十岁的时候,他成了一个百万富翁,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富可敌国。
      在他赚钱的道路上,所有人都是他的敌人。尽管他也知道顾客是上帝,但除了想方设法掏空顾客的钱袋,他从未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过。五十五岁那年,由于长期的烦恼和高度紧张,强大的他被疾病击垮了,他敛聚的大量钱财似乎也救不了他。重病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067.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老子谈心理健康
  • 拒 绝 的 艺 术
  •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 哲理小故事
  • 教师“健心”四要素
  •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 热点心理咨询
  •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心理缺陷是什么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

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0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