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学首页 | 心理测试 | 心理心闻 | 生活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快乐心理学 | 大众心理学 | 心理学书籍 | 哲学宗教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学首页 >> 哲学宗教 >>
  •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52)
  •  2008-04-02 22:27:51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常重要的事,就像平常的人一样。  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解决它。那是一种快乐的行为。你必须了解。你要如何解决它?如果你不解决它,那么你只是陷于一种习惯之中。那表示是一种例行的公事,你的心灵会变得无趣、愚蠢和沉重,而那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所以你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当你要学习的时候,不要先谴责它。请先学习。这是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学习的原因。你在知识上、情绪上受到压抑;你只有重复去做的心灵。你复制,你模仿其他人做过的,你不断地引用《薄伽梵歌》,或《奥义书》,或一些圣书里的话语,但在知识上你是饥渴的、空虚的、无趣的。在办公室里,你在理智上模仿,日复一日的抄袭,在办公室、工厂、家里做着同样的事——一直在重复。所以本应是有生命力、清晰、合理、健康、自由的心智,已经受到压制了。没有出路、没有创造的活动。在情绪上,或在美学上,你是饥渴的,因为你已否定了情感的敏锐,否定对美的敏锐,拒绝去享受夜晚的美妙,不愿意去欣赏一棵树或是亲密地与自然交流。所以,你还剩下什么?在生命中,你只有一件东西,那就是你自己,而它变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所以,了解这个问题的心灵必须立刻解决它,因为这个问题日复一日地钝化你的精神、你的心灵。你有没有注意到有问题而无法解决的心灵会出什么事?它或是逃入其他问题之内,或是压抑它,因此它就会变得神经质——所谓神智清醒的神经质,但是它仍然是神经质的。所以每个问题,无论它是什么——情感上的、知识上的、身体上的——都必须立刻解决而不要留到明天,因为明天你还要面对其他的问题。  因此你必须去学习。但是如果你还没有解决今天的问题,你就不能去学习,你只是把它们留到明天。所以每个问题,不论有多复杂、有多困难、有多大的需求,都必须在当天解决,必须在当下解决。请注意这一点有多么重要。心灵深陷问题之中,因为它无法解决问题,因为它没有能力,因为它没有强度,因为它没有学习的动力——你在世界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心灵——所以变得紧张、恐惧、丑陋、关心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和野蛮。  所以所谓的性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而要有智慧地解决它——不要逃避、不要压抑、不立一些白痴式的誓约,或陷溺于其中——一个人必须了解快乐的问题。人还必须了解另外一个情形,那就是大多数的人是活在二手的世界中。你可以引用《薄伽梵歌》,但是你仍是活在二手世界中的人。你没有最原始的东西。你没有自然的、真实的东西,无论是知识上、美学上或道德上都是如此。而只留下一件事了——饥渴,对食物和性的欲望,有强制性的吃和强制性的性。你可以观察到人们如何吃、如何狼吞虎咽——性方面也是一样的。  所以,要了解这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包括了美、情感、爱——你必须了解快乐,必须突破这个没有创意的心灵,它只是重复别人几世纪或几十年前说过的话。引用  别人说的话是一种不错的逃避方法,而引用《薄伽梵歌》——好像你已经了解它——也是一种不错的逃避。你必须要活下去,而要活下去就不能有问题。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是美德的精髓 3

      要了解性这个问题,你必须让心灵、理智自由,这样它才能观察、了解和行动;而且也要在情感上、美学上,你必须欣赏那些树、那些山脉、那些河流、肮脏的街道;了解你的孩子,他们是如何长大,他们如何穿着,你如何对待他们,你如何对他们说话。你必须看见道路、建筑物、山川的美,看到脸庞的美。这些都是能量的释放——不是经由压抑,不是经由认同某些信念,而是全方位地释放能量——所以你的心灵是活跃的,在美学上、在知识上,有理性能够看清事情。一棵树、树枝上的小鸟、水面上的光影,和生活里许多事情的美——当你不知道的时候,当然你就只有这个问题。  社会认为你必须有道德,而道德就是家庭。当家庭被局限于家庭的时候,家庭就逐渐在瓦解;那就是说,家庭就变成个体,而个体是与多数、全体、以至社会对立的,然后就开始这一切的毁灭过程。所以美德与受尊重一点关系也没有。美德是像花开一样的事,那不是你已达到的境界。你知道仁慈,但是你不能做到仁慈,你为能做到谦逊。只有徒劳的人才会努力变得谦卑。你要么是善良的,要么不是善良的。这是“是”的问题,而不是“变得”的问题。你不能变得善良,你不能变得谦卑。美德也是一样。社会道德的结构是基于模仿、恐惧、个人丑陋的需求和野心、贪婪、嫉妒而成的,而不是基于美德——所以它是不道德的。美德是爱的自然表现——自然的,不是经过事前计划、培养称之为“美德”的东西。它必须是自然流露的,否则,它就不是美德。如果它是之前计划好的,如果它是经由练习而得的,如果它是机械化的事,它怎么会是美德呢?  所以你必须了解快乐,你也必须了解快乐和哀伤的本质和重要性。而你也必须了解美德和爱。  而爱是不能够经由培养而得的。你不能说:“我会去学习,我会学习去爱。”大部分的理想主义者,大部分的人,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知识、情绪的活动来逃避自己,这样的人是没有爱的。他们也许是了不起的社会改革者、优秀的政客——如果有所谓的“优秀的政客”的话——但是他们一点爱都没有。爱是与快乐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你不能在不了解热情的深度之下而得到爱——不是否认它,不是逃避它,而是了解它。在快乐的美之中有极大的愉悦。  所以爱不是经由培养而得的。爱是不能分成神圣的爱和肉体的爱,它只是爱。而且不是你爱许多人或只爱一个人,那又是个荒谬的问题——“你爱所有的人吗?”你知道,有香气的花不在乎谁会来闻它,或谁掉头走开。所以爱也是同样的情形。爱不是回忆。爱不是心灵、知识的事。当所有存在的问题——如恐惧、贪婪、羡慕、绝望、希望——都得到了解和解决的时候,它自然会以怜悯的面貌出现。有野心的人不能去爱;依附家庭的人没有爱;有嫉妒的人也无法去爱。当你说“我爱我的妻子”,这不是你真正的意思,因为下一刻,你就会嫉妒她了。  爱意味着极大的自由,但不是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只有当心灵非常安静、无私、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爱才会来临。这些不是理想。如果你没有爱——你去做任何想做的事,崇拜所有的神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改革贫穷、从政、著书立说、写诗——你仍然是个死了的人。没有爱,你的问题会永无止境地增加;而有了爱,去做你要做的事,就没有危险,没有冲突。爱是美德的精髓。没有爱的心灵根本就不虔诚,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摆脱各种问题,而且知道爱和真理的美。   

      孟买·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如何摆脱孤独与依赖 1

      你正需要一个让你能摆脱特定依赖或所有依赖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解释”,不是吗?你正要练习运用这个方法及生活使你摆脱依赖,所以这种方法变成了另外一种依赖。你在试着使自己摆脱特定的依赖时,已经引入另外一种形式的依赖。   

      问:我觉得非常孤单,而且渴望和别人有一些亲密的关系。我找不到朋友,我该怎么办?  克:我们的困难之一就是,我们想要通过某件事,通过某个人,通过象征,通过信念,通过美德,通过行动,通过友谊来得到快乐。我们认为快乐,或事实,或者不论你称它做什么,能够通过某些事而得到。所以我们觉得借着行动,借着友谊,借着某些理念,我们会找到快乐。  因为寂寞,所以我想要通过某个人或某些信念而得到快乐。但是我还是寂寞,它一直在那里,在表面之下。但是当它吓到我时,我并不知道这寂寞的内在性质是什么,因此我会想找个东西依附。如此我认为通过某件事,通过某人,我可以很快乐。所以我们的心里总是关心着要去找到这些东西。通过家具,通过房子,通过书本,通过人们,通过信念,通过仪式,通过象征,我们希望从某些事物之中来发现快乐。所以那些事,那些人,那些信念,就变得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它们来得到快乐。所以我们开始依赖他们。  但是有了它们,我们仍然不了解、也未能解决这件事,焦虑、恐惧仍然在那儿。而且甚至当我看到它在那里时,我还想要利用它、经历一下,看看之后有什么。所以我的心灵利用每件事作为超越它的方法,因此使得每件事都变得很琐碎。如果我利用你来满足我的快乐,那么你就变得非常不重要,因为我所关心的是我快不快乐。所以当我的心里只关心着能不能通过某人,通过某件事或通过信念来得到快乐时,我不就把这些方法变成短暂的了吗?因为我关心的是别的东西,更进一步地说,去掌握住另一种东西。  我应该去了解这种寂寞、这种疼痛、这种极为空虚的痛苦,难道这不是非常重要的吗?因为如果我了解这些,也许我就不会利用任何事来获得快乐,我将不会利用上帝来获得和平,或利用仪式来得到更多的感动、兴奋和灵感。正在侵蚀我的心的是恐惧、寂寞与空虚。我能了解吗?我能解决吗?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寂寞的,不是吗?做我们想要做的,去广播、写书、参政、礼拜,这些都不能真正消除寂寞,我可能在社会上很活跃,我可能用某些人生哲理来肯定自己,但是无论我做什么,寂寞仍然在那里,在我的下意识深处,或是在我的生命深处。  我要如何处理这种情形?我如何把它显露出来,而且完全解决它?我一再所做的只是责备它,不是吗?我不知道在害怕什么,而这种恐惧是谴责的结果。毕竟,我不知道寂寞的特质到底是什么。但是在我的心中已经替它作了判断,说它很可怕。心灵对事实有意见,对于寂寞有看法。就是这些看法、这些意见造成了恐惧,使我不能真正把寂寞看清楚。  我希望我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我很寂寞,而且我害怕它。是什么引起恐惧?难道不是因为我不知道寂寞的意义吗?如果我知道寂寞的内涵,那么我就不会害怕它。但是因为我知道它可能是什么,所以我逃避它。而正是逃避制造了恐惧,让你不敢面对它。要面对它,就要和它在一起,不能指责它。而且当我能面对它的时候,我就能爱它,看清楚它。  那么,我所害怕的寂寞只是一个字眼吗?它实际上不是一个必要的存在,也许经过哪一扇门我会找出真相?那扇门可能进一步引导我们,所以我们的心明白在这状态中一定是孤独的,不受污染的。因为所有其他远离寂寞的方法都是脱离正轨的、逃避的、分散的。如果我们的心可以与它在一起,而不指责它,那么也许通过它,我们的心会发现孤独的状态,一颗不只寂寞而且是完全孤独的心,不依赖、不试图通过某些事来发现真相。  我们必须非常孤独,只有我们的心不再寻找快乐、寻求美德或制造阻力时,才能知道孤独不是由环境造成的,知道孤独不是孤立,孤独是有创造力的。只有孤独的心——而不是被它自己的经验所污染堕落的心——才能发现这些。所以也许我们了解了寂寞,如果我们知道如何面对它,就可能打开通往真相之门。  问:我很依赖别人,特别是心理上。我不想再依赖。请指点我不再依赖的方法。  克:在心理上,在我们的内心里是依赖别人的,依赖仪式、依赖理想、依赖事情、依赖财产,不是吗?我们是依赖的,而且我们想要摆脱依赖,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痛苦。只要依赖令我满意,只要我在它里面发现了快乐,我就不会想要摆脱依赖。但是当依赖伤害了我,带给我痛苦的时候,当我所依赖的事情逃避我,瓦解了,离开了我,转而去看别人的时候,那时我就想要摆脱依赖了。  但是,我真的想要完全摆脱心理上所有的依赖吗?还是只想摆脱那些带给我们痛苦的依赖?很明显地,是要摆脱那些带来痛苦的依赖和回忆。我不想完全摆脱所有的依赖,我只想要摆脱特定的依赖。所以我想找出方法可以让自己摆脱依赖,我向别人请教,如何来帮助我摆脱那个带来痛苦的依赖。我不想要摆脱所有的依赖。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如何摆脱孤独与依赖 2

      有人可以帮助我摆脱依赖,摆脱部分的依赖或完全的依赖吗?我能告诉你一个方法——解释、字眼,或技巧吗?经由我告诉你的方法、技巧,或是给你的一个解释,你就会摆脱依赖吗?你还是有问题,不是吗?你还是有痛苦。并非经过我的指点,经过你和我一起讨论,你就能摆脱依赖。那你该怎么做?  请你注意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你正需要一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xue/xinli_3062.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心理学
  • 哲学的慰藉
  • 般若之旅
  •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 心灵自由之路
  • 奥秘心理学
  • 热点心理学
  •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 心灵自由之路
  • 般若之旅
  • 奥秘心理学
  • 哲学的慰藉
  • 推荐心理学
  • 相关心理学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