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学首页 | 心理测试 | 心理心闻 | 生活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快乐心理学 | 大众心理学 | 心理学书籍 | 哲学宗教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学首页 >> 哲学宗教 >>
  • 心灵自由之路 (6)
  •  2008-04-02 22:31:21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实是在投射,你就不可能了解静心。除非你完全不再要求“体验”并了解生活中的混乱、失序,你不可能拥有它。你观察那种失序时,秩序就来了!你做到这一点本身就是静心,你就不但能问静心是什么,而且还能问沉思不是什么。否定了虚假,真实就确立了。   
        不论是什么体系或方法,只要是教你如何静心的,显然都是假的。我们可以在知识上、逻辑上知道这一点。如果你依照某种方法实践,那么不论这方法多么高贵、古老、现代、风行,你都是在使自己变成机器。你在重复一件事,让自己得到某种东西。静心时,目的就是手段。可方法是承诺你某种东西,那是追求目的的手段。手段如果机械化,目的必然也是由机器产生。机械的心会说“要得到一种东西”我们必须完全根除方法、体系,这就是静心的开始。这时你已开始否定一种极为虚假,毫无意义的东西。很多人都在实践“知觉”。知觉可以实践吗?如果你实践知觉,你就一直都不专注。所以若想知觉这种不专注,请不要实践专注。你只要知觉自己的不专注,这种知觉中就有专注。这是不用实践的。请务必了解。这一点这么清楚简单。你不必到缅甸、中国、印度才能明白。这些地方很浪漫,可是不实际。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印度旅行,我坐汽车,车上有很多人。我坐在前排司机的旁边。司机后面有三个人在讨论知觉。他们想和我讨论何谓知觉。汽车开得很快。路上有一头山羊,司机没有注意,轧死了这只可怜的畜生。这时后面那三位先生还在讨论知觉,完全不知道车子轧死了一只羊。我们知识上关心“知觉”,口头上、辩证上研究各种意见,可实际上并不明白真正的一回事。   
        实践这种事情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生命。这就产生另一个问题:如何控制思想?思想四处游走。你想思索一件事,它就跑到另一件事上。他们说实践,说控制。他们想一幅图画、一个句子或任何东西,他们专心。可是思想跑到另一边,你把它拉回来。于是你来我往,拉锯战开始。所以我们就问:控制思想有何需要?控制思想的事体又是谁?这个真正的问题除非我们了解,否则不会知道静心指的是什么。我们说“我必须控制思想”时,这个控制者,这个检察官是谁?这个检察官和他想控制、塑造、改变的事物有什么差异?两者难道不一样吗?然后,如果这个“思想者”明白自己就是思想本身,明白“体验者”就是体验本身,结果会怎样?他要怎么办?你们了解这个问题吗?人就是思想,而思想会四处游走;然后人觉得自己与思想有所隔离,于是他说,“我必须控制思想。”这个人与所谓的思想有别吗?如果没有思想,还有没有人?如果明白自己就是思想,会怎样?如果人就是思想,一如“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情况会怎样?如果不再有隔离、分裂,不再有冲突,因此思想也不再受控制、塑造;那会怎样?这时还会不会有思想的游走?以前是控制思想、集中思想是想控制思想的“人”和散漫的思想之间的冲突。这些事无时无刻跟着我们。可是突然我们明白人就是思想,不是口头明白,而是真正明白。结果怎样?还有思想散漫这回事吗?这种事只有在人和他所检查的思想有别时才有。这时他才会说,“这个思想对”或“这个思想错”,或“思想散漫,我必须控制”。可是人一旦明白自己就是思想,还有什么散漫?各位,请仔细想一想。不要只是接受。你们自己会懂的。有抗拒时才有冲突。这种抗拒是以为自己与思想有别的人制造的。可是人一旦明白自己就是思想,就不再有抗拒。这并不是思想终得四处散漫,为所欲为。正好相反。这时整个“控制”和“集中”的观念开始大幅度变化。整个观念变为专注,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了解专注的本质,了解专注是可以凝聚而出,我们就知道专注与集中完全不一样。集中是排斥他物。这时你就问了:“不集中我还能做事吗?”“如果要做事,我能不集中吗?”但是专注就不能做事吗?专注不是集中。专注意味着留心听,留心看;用你全部的生命、身体、神经、眼睛、耳朵、心灵;完全的看、听。完全的专注中无任何分裂,你可以做任何事。这种专注没有任何抗拒。   
       


    第一部分第3节 沉 思(2)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脑是受制约的,是几千几万年进化的结果,是记忆的储仓;而包含这样的脑的心能够安静吗?心必须整个安静,才能够不混乱而有认知,而看得清楚。心如何能安静?我不知道你们自己是否发现,要看美丽的树、充满光彩的云,你自己看起来就要完整、安静,否则就不是直接的看它们。你看它们是带有某种快乐的形象、昨日的记忆。你不是真的看它们。你不是看事实,而是看形象。所以,我们问心的全体(包括脑在内)可以完全平静吗?大家一直问这个问题。大家都是认真的人。他们没办法解答。他们已经厌倦技巧。他们说,重复念一些句子就可以使心平静。你试过吗?一直念“圣母玛丽亚”或者有些人从印度取回来的梵言、曼陀罗,你曾反复念这种句子,想使心平静吗?其实不管什么句子,譬如“可口可乐”,只要反复有节奏的念,都会使心平静。不过这个心却是迟钝的不敏锐的心,不警觉、不活泼、不热情。迟钝的心也有可能说“我有高度超越的体验”,可这是欺骗自己。   
        所以,心的不静既不在于念诵,也强迫不得。要让心安静下来,我们已玩过太多技巧。可是我们心里深知,只要心平静,这就是全部。这就是真正的认知。心,包括脑,怎样才能完全平静?有人说要练呼吸:呼吸要深,使更多的氧进入血液。但是一个卑鄙的心也可以每天深呼吸,然后非常安静。不过它还是卑鄙的心。你也可以练瑜珈。瑜珈是“动”的方法,而不只是做某些练习使身体健康、强壮,其中包括吃东西要吃得对、不能吃太多肉(这一点我们不说太多,你们可能每个都是肉食者)。这种“动”的方法讲求的是身体的敏感、轻盈、注意饮食种类。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办?谁在问这个问题?我们看得很清楚,我们不论内在或外在都很混乱。可秩序却是必要的,一如数学秩序的那种秩序。然而要有秩序,并不是符合别人或自己认为的秩序蓝图,而是观察混乱就可以。看清楚混乱就会产生秩序。除此之外,我们也知道心必须非常安静、敏锐、不陷于任何心理或生理习惯。那么这种事怎么来?问这个问题的又是谁?喋喋不休的心,有很多知识的心会问这问题吗?这样的心学得到新事情吗?这件新事就是“我只有在平静时才能看清楚事物。所以我必须很平静。”接下来它会问:“我要如何才能平静?”显然,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它问“如何”寻找一个体系的那一刻,它就毁掉了钻研的东西,也就是如何使心完全平静;不强迫的、非机械性的使心完全平静。一个不是强迫而来的安静的心非常积极、敏锐。可是你一问“如何”,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就分裂了。   
        这个世上没什么方法、系统、曼陀罗、老师,没有任何东西能帮助你平静。真相是,平静的心能看清事物,于是心就非常平静。这就好比看见危险就躲开一样。看见心必须完全平静,于是心就平静了。所以,重要的是“安静”这种质素。卑微的心也可以很平静。它有它的小空间让它平静,这个小空间加上它那小小的平静是死的。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可是一个无限空间、无限安静的心不会有“我”这个中心,所以不一样。这种安静里完全没有“观察者”。这种安静空间极为广大,极为活跃,毫无边界。这种安静的活动完全不同于自我中心的活动。到了这种境地(其实它没有到这种境地,只要你懂得如何看,它本来就一直在这种境地),那么人类追寻了几百年的上帝、真理、不可测度者、无以名之者、超越时间者自然就在那里,不请自来。这样的心是受福佑的,真理和喜悦是他的。我们应该谈这些问题吗?你会说这一切于生活有何价值?我必须生活、上班,我要养家,我有老板,我有同事。这一切与我们谈的有何相干?你有没有在问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你就完全不懂今天上午我们谈的这一切。静心不是与日常生活偏离的。不要每天进房间静心十分钟出来又去杀猪宰羊—不论是实际或类似的。静心是最认真的事。你整天都在静心。上班时,与家人一起时,你对人说“我爱你”时,照顾小孩时,教育他们成为成年人去杀人,变成民族主义、尊敬国旗时,教育他们掉入现代世界的陷阱时,你都在静心。仔细看着这一切,明白你就是其中一部分—这些都是静心的一部分。非常深入静心会在其中发现非凡的美。每一刻的行动都会正确。但是如果你有某次行动不正确,也没关系。可以从头再来,你不会浪费时间后悔。静心不是与生活有别的。静心是生活的一部分。   
        问:能不能请你谈谈“懒惰”?   
        克: 懒惰?首先,懒惰有什么不对?我们不要把懒惰和休闲混为一谈。我们大部分人,不幸的,不很懒惰,而且容易堕落;所以我们便敦促自己积极,所以我们更懒惰了。我越抗拒懒惰,我就越懒惰。可是请你仔细看看懒惰这回事。早上醒来时,我觉得非常懒惰,不想做太多事。身体为什么懒惰?可能我前一天吃太饱,纵欲过度。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切事,使身体迟钝沉重,于是身体就说,看在老天的份上,让我自己待一会儿吧!可是我们却要催促它,要它积极,而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用心观察,我们就会知道身体有它的聪明。我们要聪明才看得出身体的聪明。我们强迫、催促。我们爱吃肉、抽烟、喝酒。这一切你都会,所以身体失去它本来的有机聪明。要使身体做事聪明,必须先使心聪明,然后不干涉身体。试试看,就会发现懒惰有了很大的改变。   
        休闲也有问题。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富裕的社会,人们休闲的方式越来越多。我们怎么处理休闲?现在这已成了问题。娱乐、电视、电影、书籍、聊天、划船、板球……你们知道的,越来越多;里里外外,各种活动塞满了休闲的时间。教会说用上帝来塞吧!上教堂来祈祷。他们以前就玩过这种技巧。不过这只是一种娱乐。或者我们一直谈这个那个。你很悠闲,你要用外在还是内心?生活不只是内心生活。生活是一种运动,好像潮汐,有进有出。你怎么利用休闲?读更多的书,更能引经据典?你会去演讲(下车我就在演讲)或向内心深刻思索?深入内心,必须同时了解外在。你越了解外在,不只是这里到月球距离的技术性知识,还包括社会、国家、战争的根源;你了解外在就能深入内心。那个内在深度是无限的。你可不要说“我已到了最后,这就是悟。”悟不是别人给你的。悟来自于了解不明。要了解不明就要检视不明。   
        问: 你说人和思想是不分的,如果人和思想有分,然后想控制思想,只有造成心的挣扎和复杂。这样心就不会平静。可是我不懂。如果人就是思想,最初的分别是怎么生起的?思想如何会和自己对抗?   
        克:人和思想本来是一体,为何生起分别?这是你的问题吗?“人就是思想”是一个事实或只是你认为是这样,实际上是不是如此呢?你要知道这一点必须有很大的能量。这就是说,你看一棵树时,必须要有很大的能量才不会分裂成“我”和树。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很大的能量,这样就不会分裂,也就不会有冲突;也就没有控制。可是由于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这个观念上受到制约,以为人和思想有别,所以冲突就产生了。   
        问:我们发现的自己为什么这么麻烦?   
        克:因为我们有非常复杂的心。我们不是单纯的人,看事情也不单纯。我们的心复杂,社会的发展也和我们的心一样越来越复杂。要了解很复杂的事,必须很单纯。要了解复杂的事,复杂的问题,你必须看问题的本身,不要追究那些结论、答案、假设、理论。你看问题并且知道答案就在问题当中,你的心就变得很单纯。这种单纯存在于观察中,而不在复杂的问题中。   
        问:怎样才是整体的看一切事物?   
        克:我们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xue/xinli_3061.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心理学
  • 哲学的慰藉
  • 般若之旅
  •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 心灵自由之路
  • 奥秘心理学
  • 热点心理学
  •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 心灵自由之路
  • 般若之旅
  • 奥秘心理学
  • 哲学的慰藉
  • 推荐心理学
  • 相关心理学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