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交恐惧症 > 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害怕

时间:2025-06-10 19:53:26  来源:  作者:

来访者: 小琳,女,19岁,大一新生,主修表演艺术。
主诉: 我学了这么多年的表演,梦想就是站在舞台上。但现在,我连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害怕,更别说上台表演了。一想到要面对观众,我的心脏就像要跳出来一样,手抖得像筛糠,声音也发不出。我知道这很可笑,学了表演却害怕表演,但我真的控制不住。我感觉自己快被这种恐惧淹没了。”
背景信息: 小琳从小热爱表演,小时候在儿童剧团表现出色,活泼开朗。进入高中后,她开始对自身形象和他人评价变得异常敏感,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别人会嘲笑她的表演。尽管她顺利考入了心仪的表演专业,但大学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环境加剧了她的焦虑。课堂上的即兴表演、小组展示,甚至只是回答老师提问,都让她感到巨大的压力。她害怕自己表现不好,害怕被同学和老师看不起,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这种恐惧感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她,让她原本热爱的事情变得痛苦不堪。她开始回避课堂参与,甚至想休学。
咨询过程(节选):
第一次咨询:
咨询师(李老师):小琳,谢谢你愿意来这里。听起来,你为表演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现在的状况让你非常痛苦,甚至可能影响到你的学业和梦想,是吗?
小琳:(点头,声音有些颤抖)是的。我明明应该享受表演的,但我每次站在人前,都感觉像世界末日。我害怕他们看到我的紧张,害怕他们觉得我是个骗子,根本不配学表演。
咨询师:这种害怕被看穿、被评判的感觉,一定非常难受。能不能具体说说,你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最强烈的恐惧?比如,是大型演出前,还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小琳:两者都有。但课堂上的即兴表演最让我害怕,因为太突然了,没时间准备。我感觉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我,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然后脑子就空白了。
(接下来的几次咨询,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琳识别和挑战她的自动化负面思维。例如,当小琳说“如果我表演得不好,大家就会嘲笑我,觉得我一无是处”时,咨询师引导她思考:真的有很多人嘲笑吗?有没有可能观众或同学更理解紧张?即使表演有瑕疵,真的意味着“一无是处”吗?同时,咨询师还教授她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帮助她在焦虑时自我调节。)
(在中期阶段,咨询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暴露练习”。首先是从低焦虑度的情境开始,比如在咨询室里对着镜子练习自我介绍,然后是录下自己的声音和表演片段反复听,再尝试在只有一两位朋友的场合下表演一小段。每次练习后,咨询师都会与小琳一起回顾她的感受、恐惧是否实现、以及她运用了哪些应对技巧。)
咨询进展:
经过近一年的咨询,小琳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她不再完全回避课堂参与,能够相对平静地完成小组表演任务。虽然大型演出前的紧张感依然存在,但程度大大降低,她学会了用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应对。最让小琳自己感到惊喜的是,她开始能够享受表演本身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仅仅聚焦于他人的评价。她甚至主动报名参加了一个校园短剧的演出,虽然角色不大,但这是她从未想过的。她表示,舞台上的阴影虽然还在,但已经不再是密不透风的了,她能找到缝隙透透气了。她开始理解,表演是关于表达,而不是关于完美无瑕地取悦所有人。”
案例反思:
小琳的案例具有特殊性,因为她所恐惧的社交情境恰恰是她所热爱的专业领域。这使得她的焦虑更加复杂和深刻。咨询的关键在于帮助她区分“对表演的热爱”和“对他人评价的恐惧”,并重新构建她对“失败”和“不完美”的理解。通过认知重构,她逐渐认识到,表演中的紧张是正常的,观众的注意力往往没有她想象中那么聚焦于她的“失误”,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表达和体验。暴露练习让她在可控的环境下逐步脱敏,重建信心。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对于将社交恐惧与个人核心身份或热爱事物交织在一起的来访者,咨询需要更加细致和富有同理心,帮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学会与焦虑共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