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被割裂的专注
林浅第三次挪动保温杯时,自习室的白炽灯正发出细微的嗡鸣。杯底残留的咖啡渍在桌面上拖出长长的影子,像条丑陋的蜈蚣。她盯着那道褐色的痕迹,直到后颈发僵,才惊觉自己已经保持这个姿势二十分钟。
"同学,你挡着插座了。"旁边戴圆框眼镜的男生突然开口。林浅猛地回神,发现自己的椅子正死死抵住墙角的插线板。她慌乱地道歉,带翻了记事本,泛黄的便签纸雪花般散落在地。
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出现类似状况。自从考研复习进入冲刺阶段,她的视线总被无关紧要的事物牵扯:窗外晃动的树枝、前排女生马尾辫上的樱花发夹、甚至自己袖口磨损的线头。最让她恐惧的是呼吸——每当意识到自己正在呼吸,胸腔就会发紧,像被人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第二章:强迫症的复现
高中时的记忆像倒刺突然扎醒。那时她总要在数学卷子上画满荧光笔标记,直到看不见任何空白才肯下笔。同学说她"作",老师批评她"效率低下",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些鲜艳色块是筑起的安全结界。
大学四年像场漫长的假释。宽松的学分制让她学会在咖啡馆的嘈杂里背书,在地铁晃动的车厢里读文献。可当考研复习资料在桌面摞成摇摇欲坠的塔,那些被驯服的强迫行为突然反扑。
"我是不是永远也逃不掉?"深夜的台灯下,她盯着笔记本上重复的"专注""效率"字样,笔尖把纸页划破。窗外传来野猫发情期的嚎叫,与胸腔里急促的心跳共振。
第三章:心理咨询室的钟摆
"你正在用显微镜观察自己的大脑。"夏伟医生推开咨询室的窗,让梧桐絮飘进来,"就像试图用手术刀解剖正在跳动的心脏。"
林浅盯着茶几上的沙漏,金色细沙流淌的轨迹让她眼皮直跳。"可我控制不住要看那些细节,"她攥紧校服衣角,"每次调整水杯角度,都像在完成某种神秘仪式。"
夏伟转动沙漏:"仪式是为了获得掌控感。但真正的掌控,是允许沙子自由落下。"他突然伸手打乱沙砾的轨迹,"你看,即便顺序被打乱,时间依然在流动。"
第四章:呼吸的涟漪
第一次行为训练在操场看台。夏伟让她平躺,感受风掠过鼻尖的触感。"不要控制呼吸,"心理咨询师的声音混着远处篮球落地的声响,"就像看天上的云,来了又去。"
林浅感觉鼻腔发痒,条件反射地屏住呼吸。但这次没有熟悉的窒息感,只有春风带着青草香穿过喉管。她突然想起高中时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背书的夜晚,那时呼吸与翻书声同步,像首安眠曲。
"专注不是绷紧的弦。"夏伟递给她一片银杏叶,"是落叶知道何时该随风,何时该扎根。"
第五章:重构的认知地图
考研倒计时68天的清晨,林浅在图书馆老位置坐下。当目光再次被阳光里的微尘吸引时,她没有急着调整座椅,而是任那些光斑在笔记本上跳跃。渐渐地,她发现《传播学史》的铅字与光斑共舞,反而更容易记住重点。
午休时遇见清洁阿姨,对方指着她脚边的纸屑笑:"小姑娘现在都不捡啦?"林浅低头,发现那些曾被视作洪水的碎屑,不过是阳光经过的驿站。
第六章:飞翔的姿态
复试结果公布那天,林浅站在心理咨询室门口。梧桐树已抽出新叶,沙漏里的细沙重新开始循环。
"记得你说过,真正的掌控是允许沙子自由落下。"她把录取通知书放在茶几上,"现在我终于明白,专注不是与分心对抗,而是学会与所有念头共舞。"
走出咨询室时,春阳正暖。她张开双臂,让风穿过指缝。那些曾让她战栗的强迫行为,此刻化作无数透明的羽翼,托着她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