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焦虑症
婚姻
社交恐惧症
家庭关系
抑郁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强迫症
>
疑病症
恐癌症(疑病症)伴死亡焦虑
时间:2025-04-12 12:00:14 来源: 作者:
###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一、基本信息**
来访者:周XX,男,42岁,企业职员
主诉问题:**恐癌症(疑病症)伴死亡焦虑**,持续3年。表现为反复因身体不适(胃痛、胸痛、呼吸困难等)怀疑患癌,频繁就医检查,回避癌症相关信息,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咨询次数:首次面谈+7次跟进(共8次)
咨询师:陈XX(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焦虑障碍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
#### **二、问题表现与评估**
1. **症状描述**
- 触发场景:身体轻微不适(如隐痛、胀气)、接触癌症相关信息(体检报告、亲友患病)。
- 核心行为:反复就医检查(近3年胃镜8次、CT 5次),过度使用网络搜索(日均3小时以上),强迫性身体自检。
- 认知模式:坚信“身体不适=癌症前兆”,认为“避免死亡=绝对健康”,对死亡产生灾难性想象。
2. **心理评估**
- **SCL-90量表**:躯体化因子分3.5,焦虑因子分3.8,均显著高于常模。
- **贝克焦虑量表(BAI)**:得分52(重度焦虑)。
- **会谈分析**:来访者存在**灾难化认知**(“胃痛就是胃癌晚期”)及**全或无思维**(“必须100%健康才能安全”)。
#### **三、咨询目标**
1. **短期目标**:降低对身体症状的焦虑反应,减少强迫性检查行为。
2. **长期目标**:重构死亡认知,建立适应性应对模式,恢复正常社会功能。
#### **四、咨询过程与干预策略**
**1. 首次咨询:建立信任与问题概念化**
- **技术应用**:共情倾听、时间线梳理
- 来访者详述误诊经历(胃痛被疑肝癌)及亲友病逝事件,咨询师绘制“事件-情绪-行为”时间轴,揭示创伤性事件与症状的关联。
- 引入“警报器比喻”:将身体不适比作过度敏感的警报,强调“警报响≠真有火灾”。
**2. 第2-3次咨询:暴露与认知挑战**
- **技术应用**:现实检验、认知重构
- 布置“暴露作业”:阅读癌症科普文章并记录焦虑程度,对比实际风险与想象中的灾难(如“胃痛发展为胃癌概率<1%”)。
- 苏格拉底式提问: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为何仍相信自己患癌?”
“即便患癌,最坏结果真的无法承受吗?”
**3. 第4-5次咨询:正念与接纳训练**
- **技术应用**:正念躯体扫描、ACT(接纳承诺疗法)
- 引导来访者觉察身体不适时的情绪反应,练习“带着疼痛呼吸”,区分“感受”与“评判”。
- 制作“价值观卡片”:帮助来访者明确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如家庭、兴趣),而非“对抗死亡”。
**4. 第6-8次咨询:巩固与复发预防**
- **技术应用**:问题解决训练、资源取向干预
- 模拟未来可能触发焦虑的场景(如体检前),练习应对策略(如“允许焦虑存在,同时做当下的事”)。
- 引导来访者回顾治疗历程,识别自身资源(如“曾面对亲友离世仍坚持生活”的韧性)。
#### **五、咨询效果**
1. **主观报告**:来访者自述焦虑频率减少90%,停止主动就医检查,恢复正常社交活动。
2. **行为观察**:咨询室互动中不再反复描述身体症状,可平静讨论癌症相关话题。
3. **量表复测**:SCL-90躯体化因子分降至1.8,BAI得分21(正常范围)。
#### **六、案例反思**
1. **核心突破点**:通过“创伤事件处理+死亡认知重构”打破“恐惧-回避”循环,结合正念技术帮助来访者接纳不确定性。
2. **启示**:恐癌症治疗需兼顾情绪暴露与价值观澄清,将对死亡的恐惧转化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咨询师签名:陈XX**
**日期:202X年XX月XX日**
注:本案例已隐去真实身份信息,符合心理咨询伦理规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FLASH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从深渊到释放爱与光:心理咨询师夏伟的生命重建之路
|
性格重塑
|
全息系统心理咨询
|
心理成长
|
心理咨询师夏伟
|
咨客反馈
|
咨询流程
|
WAP
微信362890071
鄂ICP备2022012149号-1
电话18163542930
QQ362890071
2004年开始二十年面询电话咨询工作,咨询经验上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