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通过不断重复检查、规划,来获取一种虚假的掌控感 |
时间:2025-06-09 15:55:04 来源: 作者: |
30 岁的吴凡怀揣着创业梦想,辞去稳定工作创办了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然而,在公司运营半年后,他却被强迫症困扰得濒临崩溃,不得不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初见时,吴凡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水杯边缘,语气中满是焦虑与疲惫。 吴凡的强迫症状主要集中在工作事务上。每次与客户签订合同前,他会将合同条款逐字逐句研读数十遍,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一处表述细节,都要反复推敲修改,常常因为过度纠结,导致合同签订进度延迟。在规划项目流程时,他会制定极其细致的方案,精确到每个环节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即便方案已经足够完善,他仍会不断调整,甚至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频繁打断团队工作,重新检查任务进度是否严格按照计划推进。此外,他对公司财务数据也表现出过度关注,每天下班前都要将当日收支账目核对多遍,即便数字完全吻合,依然难以安心。这些强迫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还让团队成员感到压抑,公司内部氛围愈发紧张。 通过深入沟通,咨询师发现吴凡的强迫症源于创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公司的存亡。吴凡将公司的未来全部压在自己身上,内心深处极度害怕失败,认为只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才能确保公司顺利发展。这种过度的责任感和对失败的恐惧,逐渐演变成强迫行为,试图通过不断重复检查、规划,来获取一种虚假的掌控感。 针对吴凡的情况,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正念疗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帮助吴凡认识到他对工作细节的过度关注是不合理的,引导他接受创业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是常态,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通过分析过往成功案例,让他明白适度的风险和不完美并不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同时,运用正念疗法,教导吴凡在感到焦虑、想要实施强迫行为时,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感受,觉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而不被强迫思维所控制。此外,鼓励吴凡学会适当放权,信任团队成员,共同分担工作压力。 经过持续七个月的心理咨询与自我调节,吴凡的强迫症状明显减轻。他能够以更理性的态度对待合同签订、项目规划等工作事务,不再过度纠结细节。团队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公司内部氛围也变得轻松和谐。吴凡感慨道,心理咨询让他学会了与压力和解,以更从容的心态迎接创业路上的挑战,重新找回了对事业和生活的掌控感。 |
|
|
推荐资讯 |
栏目热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