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反复计数每个任务的完成数量 |
时间:2025-06-09 15:27:52 来源: 作者: |
35 岁的陈女士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项目经理,同时也是一位 6 岁孩子的母亲。当她第一次踏入咨询室时,眼神中充满了无助与迷茫,不停地向咨询师诉说自己被强迫症困扰的痛苦经历。 陈女士的强迫症状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均有体现。在工作上,她对项目进度的把控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每次检查项目进度表时,她都会反复计数每个任务的完成数量,即便数字准确无误,仍要重新核对十几遍,生怕有任务遗漏导致项目失败。在向客户汇报方案前,她会不断修改 PPT,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字体颜色或排版问题,也要花费数小时调整。在家庭生活中,她总是担心孩子的安全。每天出门前,她要反复确认家中的门窗是否锁好、煤气是否关闭,甚至会折返回家检查多次。孩子放学回家后,她会不停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稍有异常就会陷入焦虑,不断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场景。这些强迫行为不仅让她自己身心俱疲,也给家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与丈夫之间还因为这些行为产生了不少矛盾。 深入沟通后发现,陈女士的强迫症根源在于长期处于工作与家庭的双重高压之下。在公司,她面临激烈的职场竞争,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她的职业发展;在家里,她希望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给予孩子最好的照顾和教育。长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让她逐渐形成了通过强迫行为来缓解内心不安的模式。她认为只有做到极致的 “完美”,才能确保工作顺利和孩子安全。 咨询师为陈女士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首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她认识到自己对工作和家庭的过度担忧是不合理的。帮助她建立新的认知,比如项目中偶尔的小失误并不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孩子也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使用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逐步减少她的强迫行为。例如,设定逐步减少检查门窗次数的目标,在她感到焦虑时,引导她采用正念呼吸等方法应对,打破强迫行为和焦虑缓解之间的关联。此外,针对她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咨询师还给予了实用的时间管理和压力调节建议,帮助她合理分配精力,缓解压力。 经过持续八个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陈女士的强迫症状明显减轻。工作中,她检查项目进度表的次数减少了 80%,能够更加高效地推进项目;家庭生活里,她不再频繁折返检查门窗,与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陈女士感慨,是心理咨询让她摆脱了强迫症的束缚,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轻松与快乐。 |
|
|
推荐资讯 |
栏目热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