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强迫性检查作业和强迫性整理书包

时间:2025-06-09 09:41:57  来源:  作者:

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一、案例基本信息


来访者小宇,9 岁,小学三年级男生,由母亲焦急地带到咨询室。小宇身材瘦小,眼神怯生生的,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书包里的文具被塑料袋层层包裹。母亲向咨询师哭诉,小宇近半年来行为异常,不仅严重影响学习生活,还让整个家庭跟着焦虑,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见效。
小宇的强迫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检查作业和强迫性整理书包。每次完成作业后,他都要逐字逐句检查,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题,会反复验算十几遍,语文作业中的生字也要一笔一划核对是否书写规范。即便检查多次,仍会担心出现错误,导致作业完成时间过长,常常写到深夜。在整理书包时,小宇有一套固定流程,课本按科目从大到小排列,文具必须放在特定位置,橡皮要单独用塑料袋包好,若摆放顺序稍有不对,就会全部重新整理,每天早上上学前整理书包都要花费近 1 小时,经常因此迟到。

二、咨询过程

(一)建立关系与初步评估


首次咨询,小宇躲在母亲身后,不愿与咨询师交流。咨询师拿出彩色画笔和卡通贴纸,邀请小宇一起画画,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慢慢拉近与小宇的距离,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与小宇母亲的详细沟通中了解到,小宇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作业只要出现一点错误就会严厉批评;在学校里,小宇因一次考试失利被老师当众批评,从此变得格外在意作业的正确率。随后,咨询师运用儿童版的症状评估量表,结合观察小宇在咨询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确定其强迫症状已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二)针对性干预措施

  1. 认知行为调整
    • 认知引导:咨询师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向小宇解释他的强迫行为。比如通过 “小机器人总是重复做同一件事” 的故事,让小宇明白过度检查和整理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同时,引导小宇认识到偶尔的错误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犯错,即便是老师和父母也不例外,帮助他减轻对错误的恐惧。
    • 行为训练:制定逐步减少检查和整理时间的计划。从减少数学作业一道题的检查次数开始,当小宇完成目标时,给予他卡通贴纸作为奖励;整理书包方面,帮助小宇简化流程,规定整理时间,若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可以获得一个小勋章。通过正向强化,逐渐减少小宇的强迫行为。
  1. 家庭协同干预
与小宇的父母进行深入沟通,建议父亲改变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当小宇作业出现错误时,以温和的态度帮助他分析原因,而不是批评指责。同时,指导父母在家中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小宇尝试新事物,给予他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小宇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1. 学校沟通与支持
与小宇的班主任取得联系,说明小宇的情况,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给予小宇一些鼓励和关注,避免当众批评,为小宇创造一个更友好的学习环境。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


经过三个月,每周一次的咨询,小宇的强迫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在巩固阶段,咨询师与小宇一起回顾他取得的进步,强化他的积极行为。同时,指导小宇和父母制定家庭奖励计划,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小宇能够自主控制强迫行为,学习和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后,结束咨询,并告知父母若有需要可随时联系。

三、咨询效果


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小宇完成作业的时间明显缩短,检查作业的次数减少到合理范围,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休息。整理书包的时间也从近 1 小时缩短到 10 分钟左右,不再执着于固定的摆放顺序。在学校里,小宇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家庭氛围也变得轻松和谐。

四、案例总结


本案例表明,儿童强迫症的形成与家庭教养方式、学校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咨询过程中,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认知行为调整,同时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协同干预,是帮助儿童缓解强迫症状的有效途径。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