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总担心食物不干净、不安全

时间:2025-05-31 12:25:37  来源:  作者:

食品安全焦虑引发的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


吴敏(化名),32 岁,女性,某外企行政人员。已婚,无子女。性格谨慎细致,半年前因一次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逐渐出现强迫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在家人的劝说下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二、主诉与现病史


吴敏满脸愁容,语气中充满焦虑:“自从那次食物中毒后,我对吃的东西变得极度敏感,总担心食物不干净、不安全。现在买东西要反复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做饭时洗菜要洗十几遍,吃饭前还要盯着食物看很久,确认没有问题才敢吃。这些行为不仅让我自己很累,也影响到了家人的生活,可我就是控制不住。”
在购买食品环节,吴敏的强迫行为极为耗时。每次走进超市,她会在货架前停留许久,拿起每一件商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距离过期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即便确认无误,放入购物车后,她仍会不放心地再次取出检查。购买蔬菜和水果时,她会反复翻动挑选,将表面有任何瑕疵的都排除在外,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斑点,也会被她认为可能存在变质风险。有一次为了购买一盒牛奶,她在冷柜前挑选了近一个小时,最终因没有找到生产日期最 “新鲜” 的产品而放弃购买。
回到家中,吴敏对食材的处理更是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清洗蔬菜时,她会先用流水冲洗 5 分钟,然后放入盐水中浸泡 20 分钟,接着再用洗洁精仔细搓洗每一片菜叶,最后还要用清水冲洗 8 - 10 遍才肯罢休。处理肉类时,她不仅要将肉表面的筋膜、血水彻底清除,甚至会将肉切成小块后再次冲洗。有一次做红烧肉,她光是处理五花肉就花费了两个多小时,原本简单的一道菜,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用餐时,吴敏的强迫行为同样明显。她会盯着餐桌上的每一道菜,仔细观察食物的色泽、形态,用鼻子反复嗅闻气味,甚至会用筷子戳取少量食物,在嘴里咀嚼几下后吐出,确认没有异常味道才会正式进食。与家人一起用餐时,她的这些行为常常让气氛变得压抑,丈夫和公婆多次劝说,但她依旧无法改变。长期的过度检查和焦虑,让她吃饭时难以放松,消化功能也受到影响,经常出现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

三、既往史与个人成长史


吴敏成长于普通家庭,父母对她的生活照料细致入微,从小就教育她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学生时代,她从未出现过强迫倾向,性格开朗乐观。参加工作后,生活一直平稳有序。直到半年前,她在一家小餐馆用餐后,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被诊断为食物中毒。那次经历让她身心遭受重创,从那以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逐渐演变成强迫行为,并且症状越来越严重。

四、心理评估与诊断


咨询师与吴敏交谈时,发现她神情紧张,在描述症状时反复强调细节,不时双手紧握,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耶鲁 - 布朗强迫量表(Y - BOC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显示,吴敏在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Y - BOCS 评分表明其强迫症状达到中度水平。结合 DSM - 5 的诊断标准,综合判断吴敏患有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性饮食检查与处理行为,同时伴有焦虑情绪。

五、咨询目标

  1. 短期目标:缓解吴敏的焦虑情绪,减少强迫性饮食检查和处理行为的频率与时间,改善其用餐状态和消化功能。
  1. 长期目标:帮助吴敏处理食物中毒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调整对食品安全的过度认知,建立合理的饮食观念和行为模式,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六、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与评估诊断(第 1 - 2 次咨询)


首次咨询,咨询师以耐心、理解的态度倾听吴敏的倾诉,给予充分的共情和安慰,让她感受到被接纳,逐步建立信任关系。详细了解她的症状表现、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具体情况。第二次咨询时,运用专业测评工具进行系统评估,明确诊断结果,并向吴敏解释强迫症的相关知识,让她明白自己的症状是可以通过专业治疗得到改善的,增强她治疗的信心。

第二阶段:创伤修复与行为干预(第 3 - 8 次咨询)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与反应阻止(ERP)技术。首先运用 CBT 帮助吴敏识别和纠正不合理信念,如 “食物稍有瑕疵就一定会导致中毒”“不彻底清洗就无法保证安全”,引导她分析这些想法的过度夸大性,结合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让她认识到正常的食品处理流程足以保障安全。
在行为干预方面,运用 ERP 技术,制定逐步减少强迫行为的计划。从减少洗菜的次数开始,将原本十几遍的冲洗逐步减少到合理的 3 - 4 遍,当她出现焦虑情绪时,指导她运用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缓解不适。同时,鼓励她尝试食用一些未经过度处理的食物,逐步降低对食物的恐惧和过度警惕。
此外,通过引导吴敏重新回忆食物中毒事件,帮助她处理创伤记忆,减轻事件对她心理的负面影响,让她明白那次事件只是偶然,不能代表所有饮食情况。

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第 9 - 10 次咨询)


咨询后期,与吴敏一起回顾整个咨询过程,总结她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强化新建立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帮助她制定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焦虑和强迫症状复发的预案,鼓励她保持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转移对饮食的过度关注。最后,结束咨询,表达对她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与祝福。

七、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 10 次咨询,吴敏的强迫症状明显改善。购买食品时,她不再过度纠结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挑选时间从平均每次 1 - 2 小时缩短到 20 分钟左右。做饭时,食材处理流程回归正常,洗菜次数减少到合理范围,烹饪效率大幅提高。用餐时,她能够放松心态,不再反复检查和嗅闻食物,消化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通过再次进行 Y - BOCS 测评,其评分显著降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从 “中度” 下降到 “轻度”。吴敏自述焦虑感明显减轻,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饮食,家庭氛围也变得轻松和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