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总是重复固定动作

时间:2025-05-31 10:39:16  来源:  作者:

运动竞技压力引发的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


林萱(化名),22 岁,女性,省游泳队专业运动员,主攻蝶泳项目。自幼接受游泳训练,父母均为体育教师,对她的训练和比赛成绩寄予厚望。性格好强,在队中一直是重点培养对象,但近期因强迫症状导致训练状态下滑,由教练陪同前来咨询。

二、主诉与现病史


林萱满脸焦虑,语气急切地向咨询师倾诉:“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每次下水训练或比赛前,都必须重复一套固定动作,不然就感觉游不好。比如要先左脚入水,然后摸三次泳帽,再在池边做五组热身动作,顺序和次数都不能错。现在这套仪式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队友都觉得我奇怪,教练也批评我影响训练进度,可我不做就浑身不自在,心里特别慌。”
在训练和比赛中,林萱的强迫性入水仪式严重干扰正常安排。原本简单的下水准备,因这套仪式变得极为繁琐。有一次重要的队内测试赛,她在池边进行入水仪式时,因身后队友不小心碰到她,打乱了动作顺序,她瞬间情绪崩溃,坚持要重新开始。即便重新完成仪式,她在比赛中仍因过度紧张发挥失常,成绩大幅下滑。还有一次日常训练,她花费半小时完成入水仪式,导致训练时间被压缩,训练计划无法完成,教练多次找她谈话,她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随着时间推移,林萱的强迫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不断加重。她开始对训练装备的摆放也有了严格要求,泳衣必须正面朝上挂在特定挂钩上,泳镜要放在泳包的左侧夹层,且摆放角度要与地面呈 45 度。若发现装备位置不对,她会立刻重新整理,甚至因此错过集合时间,被教练处罚。这些强迫行为让她在队里越来越孤立,队友们不敢随意与她交流,生怕影响她的 “仪式”,她自己也陷入痛苦与自责之中。

三、既往史与个人成长史


林萱从小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进行游泳训练,父母经常对她说:“只有做到最好,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在这种环境下,她养成了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性格。学生时期,她在各类游泳比赛中屡获佳绩,进一步强化了她追求胜利的渴望。然而,在一次全国性大赛中,她因赛前突发肠胃炎发挥失常,与奖牌失之交臂。这次失败对她打击巨大,从那以后,她开始通过重复固定动作来寻求心理安慰,希望借此获得好成绩,强迫症状也随之逐渐形成并恶化。

四、心理评估与诊断


咨询师在与林萱交流时,观察到她神情紧绷,眼神中充满不安与焦虑。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耶鲁 - 布朗强迫量表(Y - BOCS)和运动员压力量表(ASQ)对她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林萱在强迫症状、焦虑、躯体化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Y - BOCS 评分表明其强迫症状达到中度水平。结合 DSM - 5 的诊断标准,综合判断林萱患有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性仪式行为,同时伴有因竞技压力引发的焦虑和躯体不适症状。

五、咨询目标

  1. 短期目标:缓解林萱的焦虑情绪,减少强迫性仪式行为的频率和耗时,帮助她恢复正常的训练节奏。
  1. 长期目标:帮助林萱处理比赛失利带来的心理创伤,调整对比赛结果的不合理认知,提升抗压能力,建立健康的竞技心态。

六、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与评估诊断(第 1 - 2 次咨询)


首次咨询,咨询师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倾听林萱的烦恼,给予充分的共情和理解,让她感受到被接纳,逐步建立起信任的咨询关系。通过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她的症状表现、训练情况、比赛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等信息。第二次咨询时,运用专业测评工具进行系统评估,明确诊断结果,并向林萱解释强迫症的相关知识,让她明白自己的症状是可以通过专业帮助得到改善的,增强她治疗的信心。

第二阶段:创伤处理与行为干预(第 3 - 8 次咨询)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叙事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叙事疗法,引导林萱重新讲述比赛失利的经历,帮助她从不同角度看待那次失败,认识到比赛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力,从而减轻她的自责和愧疚感。
在行为干预方面,运用暴露与反应阻止(ERP)技术。与林萱共同制定计划,逐步减少入水仪式的动作和次数。从减少一个动作开始,当她出现焦虑情绪时,指导她运用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缓解不适,同时鼓励她勇敢面对不进行仪式带来的不安感,打破强迫行为与焦虑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此外,帮助林萱识别和纠正强迫思维中的不合理信念,如 “不完成仪式就一定会失败”,引导她建立更加理性、客观的认知方式。

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第 9 - 10 次咨询)


在咨询后期,咨询师与林萱一起回顾整个咨询过程,总结她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强化她在咨询中学习到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帮助她认识到自己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成长和改变,鼓励她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未来的训练和比赛中。同时,探讨可能出现的复发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增强她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咨询结束的处理,表达对她未来竞技生涯的祝福和信心,期待她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在赛场上绽放光彩。

七、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 10 次咨询,林萱的强迫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强迫性入水仪式的动作和次数大幅减少,从原来的多个复杂动作减少到仅保留简单的热身环节,下水准备时间从半小时缩短到正常的 5 分钟左右,能够按时参加训练和比赛。她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发挥,成绩逐渐回升。通过再次进行 Y - BOCS 测评,其评分显著降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从 “中度” 下降到 “轻度”。林萱自述对自己的状态更加自信,与队友的关系也得到改善,重新找回了对游泳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竞技心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