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被“不吉利”念头困扰的张先生

时间:2025-05-31 10:38:30  来源:  作者:

被“不吉利”念头困扰的张先生——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一、案例背景
张先生,男,35岁,已婚,从事销售工作。因长期受“不吉利”念头困扰,伴随反复的洗涤和回避行为,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社交活动减少,婚姻关系出现裂痕,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自述症状持续约8年,近一年明显加重。
二、主诉
张先生自述大约在8年前,一次在乘坐电梯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电梯会坠毁”的念头,这个念头让他感到非常不安和恐惧。为了消除这种恐惧,他开始反复按电梯按钮,直到电梯门关闭。之后,他开始频繁地担心自己或家人会发生意外,脑海中经常出现各种“不吉利”的念头,例如“家人会出车祸”、“自己会得重病”等等。
这些念头让张先生感到极度焦虑和痛苦,他试图通过反复的洗涤和回避行为来缓解焦虑。例如,他会反复洗手,有时甚至要洗几个小时才能安心;他会回避乘坐电梯,尽量避免外出,以免看到或听到任何与“不吉利”相关的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先生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他的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经常请假;他的社交活动也大大减少,不敢与朋友聚会,害怕自己会说错话或做出“不吉利”的行为;他的婚姻关系也出现了裂痕,妻子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两人经常发生争吵。
三、评估与诊断
咨询师通过临床访谈和标准化心理评估工具,如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对张先生的症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张先生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其强迫思维主要表现为“不吉利”的念头,强迫行为主要表现为反复的洗涤和回避行为。
四、咨询目标
根据张先生的情况,咨询师与他共同制定了以下咨询目标:
减少强迫思维的频率和强度。
减少强迫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提高对强迫症的认知,增强自我效能感。
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
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五、咨询过程
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暴露与反应阻止(ERP)技术,并结合正念训练,对张先生进行干预。
在ERP训练中,咨询师首先与张先生一起制定了一个暴露等级表,将引起他焦虑的情境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然后,咨询师引导张先生逐步面对这些情境,并阻止他进行强迫行为。例如,咨询师会让张先生乘坐电梯,并阻止他反复按按钮;会让张先生想象家人发生意外的场景,并阻止他进行洗涤行为。
在正念训练中,咨询师引导张先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观察自己的呼吸、身体感受和想法,而不加评判。通过正念训练,张先生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强迫思维和平共处,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
六、咨询效果
经过12周,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的咨询,张先生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的“不吉利”念头明显减少,强迫洗涤和回避行为也显著降低。他的焦虑水平得到了控制,情绪状态更加稳定。他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并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他的社交活动也逐渐增多,能够与朋友正常交往。他的婚姻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与妻子的沟通更加顺畅,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七、后续跟进
咨询结束后,咨询师与张先生约定了后续的跟进计划,包括每月一次的电话或面谈,以及必要时进行回归咨询”,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咨询师也鼓励张先生继续练习ERP技巧和正念训练,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促进他的全面康复。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