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被“灾难化”思维困扰的王女士——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时间:2025-05-31 10:29:05  来源:  作者:
被“灾难化”思维困扰的王女士——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一、案例背景
王女士,女,42岁,已婚,有两个孩子,从事会计工作。因长期受“灾难化”思维的困扰,伴随反复的检查和确认行为,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家庭关系紧张,睡眠质量差,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自述症状持续约6年,近两年明显加重。
二、主诉
王女士自述大约在6年前,一次在新闻中看到关于火灾的报道后,开始频繁地担心自己家中会发生火灾。她总是担心自己忘记关煤气灶,或者电插座没有拔掉,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这种担忧让她感到极度焦虑和不安,她不得不反复回家检查,有时甚至要检查十几遍才能安心出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女士的“灾难化”思维开始泛化到其他方面。她开始担心自己会在开车时发生车祸,担心孩子会在学校出事,担心丈夫会生病等等。这些担忧让她整天提心吊胆,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也无法享受家庭生活。
为了缓解焦虑,王女士会进行反复的检查和确认。例如,她会反复检查煤气灶是否关闭,电插座是否拔掉,车门是否锁好,孩子的书包是否收拾好等等。这些行为让她感到疲惫不堪,但也无法完全消除她的焦虑。
在工作上,王女士的效率明显下降。她总是担心自己会出错,导致公司遭受损失。她经常反复核对账目,甚至对已经核对过的账目也不放心,导致工作进度缓慢。
在家庭生活中,王女士的“灾难化”思维也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她总是担心家人会发生意外,经常打电话确认家人的安全。她的过度担忧让家人感到厌烦和无奈,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三、评估与诊断
咨询师通过临床访谈和标准化量表(如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 Y-BOCS)对王女士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王女士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四、咨询目标
减少王女士的“灾难化”思维,帮助她建立更合理的思维方式。
减少王女士的强迫检查和确认行为,帮助她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
改善王女士的情绪状态,减轻她的焦虑和压力。
提高王女士的工作效率,改善她的家庭关系。
五、咨询过程
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暴露与反应阻止(ERP)技术,并结合正念训练,对王女士进行咨询。
识别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咨询师首先帮助王女士识别她的强迫观念(如“我会忘记关煤气灶,导致火灾发生”)和强迫行为(如反复回家检查煤气灶)。
挑战“灾难化”思维:咨询师帮助王女士识别并挑战她的“灾难化”思维。例如,咨询师会问王女士:“你以前忘记关煤气灶的频率是多少?”,“即使你真的忘记了,有没有可能发生火灾?”,“即使发生了火灾,有没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这些问题,帮助王女士认识到她的担忧是不合理的,并引导她建立更合理的思维方式。
暴露练习:咨询师与王女士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暴露练习。例如,咨询师会让王女士在离家后不回去检查煤气灶,或者故意不拔掉某个电插座的插头,然后观察会发生什么。通过这些练习,帮助王女士逐渐习惯与不确定性共处,并减少她的强迫行为。
反应阻止:在暴露练习的过程中,咨询师会指导王女士进行反应阻止,即阻止她进行强迫检查和确认行为。例如,当王女士想要回家检查煤气灶时,咨询师会让她停留在原地,感受焦虑情绪,并使用放松技巧来应对。
正念训练:咨询师还教授王女士一些正念训练的技巧,帮助她更好地觉察当下的情绪和想法,并减少对未来的担忧。
六、咨询效果
经过约 4 个月,每周一次,每次 50 分钟的咨询,王女士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她的“灾难化”思维明显减少,强迫检查和确认行为也显著降低。她的焦虑水平得到了控制,情绪状态更加稳定。她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并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她的家庭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与丈夫和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七、后续跟进
咨询结束后,咨询师与王女士约定了后续的跟进计划,包括每月一次的电话或面谈,以及必要时进行回归咨询”,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咨询师也鼓励王女士继续练习 ERP 技巧和正念训练,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促进她的全面康复。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