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童年创伤引发的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时间:2025-05-31 09:37:29  来源:  作者:

童年创伤引发的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


赵阳(化名),28 岁,男性,自由插画师。未婚,独自居住。性格孤僻内向,社交圈子狭窄。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母亲脾气暴躁,在其童年时期常因琐事对他大声斥责,甚至有过肢体惩罚。赵阳自述从初中开始出现强迫行为,近年来症状加重,严重影响创作和日常生活,主动寻求心理咨询。

二、主诉与现病史


赵阳表情凝重地向咨询师倾诉:“我画画时总是要遵循固定的仪式,比如必须用特定的铅笔削出特定的长度,纸张要摆放成特定的角度,画画前还要在心里默念一些奇怪的话,不然就无法动笔。而且这些仪式越来越复杂,我知道很荒谬,但不做就会心慌、焦虑,感觉整幅画都会失败。现在画画的进度越来越慢,我都快接不到工作了。”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赵阳的强迫性仪式行为表现得极为突出。每次开始画画前,他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工具:铅笔必须用专门的卷笔刀削成 7 厘米长,误差不能超过 0.1 厘米;橡皮要切成正方体,每个面的边长必须是 2 厘米;画纸要放在画架的正中央,且与桌面呈 45 度角。准备完毕后,他会站在画架前,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这次一定能画好,不会有任何差错”,重复 10 遍后,才敢拿起笔开始作画。
在绘画过程中,若出现任何干扰,如电话响起、笔意外掉落,他都认为这是 “不祥之兆”,必须停止绘画,重新进行一遍完整的准备仪式。有一次,客户要求他在一周内完成一幅重要插画,他却因中途被快递员打断,反复进行准备仪式,最终未能按时交付作品,不仅失去了客户信任,还面临违约赔偿。这些强迫行为让他痛苦不堪,既无法摆脱,又因创作效率低下陷入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困境。

三、既往史与个人成长史


赵阳的童年充满波折。父母在他 5 岁时离异,母亲将生活的不如意都发泄在他身上,对他的要求极为苛刻。上学后,赵阳因性格内向常被同学欺负,向母亲求助却换来一句 “你怎么这么没用”。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缺乏关爱的环境中,赵阳逐渐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自我怀疑。
初中时期,他偶然发现通过重复一些特定行为,能让自己在画画时感到内心平静,于是这些行为慢慢固化为强迫性仪式。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中的压力不断增加,他的强迫症状也愈发严重,从最初简单的工具整理,发展成如今复杂且耗时的仪式流程。

四、心理评估与诊断


咨询师通过与赵阳深入交谈,观察到他眼神躲闪、神情紧张,在描述症状和童年经历时声音颤抖,情绪波动较大。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和耶鲁 - 布朗强迫量表(Y - BOCS)对他进行测评,结果显示,赵阳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Y - BOCS 评分表明其强迫症状达到重度水平。结合 DSM - 5 的诊断标准,综合判断赵阳患有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性仪式行为,同时伴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五、咨询目标

  1. 短期目标:缓解赵阳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强迫性仪式行为的频率和耗时,帮助他恢复基本的创作能力。
  1. 长期目标:深入探索其强迫症状背后的心理根源,修复童年创伤,帮助赵阳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模式,提升心理韧性,实现人格的成长和完善。

六、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与评估诊断(第 1 - 2 次咨询)


首次咨询中,咨询师以温暖、包容的态度耐心倾听赵阳的倾诉,给予充分的共情和理解,让他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逐步建立起信任的咨询关系。通过开放式提问,详细了解他的症状表现、生活状态、成长经历等信息。第二次咨询时,使用专业心理测评工具进行系统评估,明确诊断结果,并向赵阳解释强迫症的相关知识,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症状并非 “怪异” 或 “不可救药”,增强他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二阶段:创伤修复与行为干预(第 3 - 8 次咨询)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采用整合疗法,结合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首先,通过引导赵阳回忆童年经历,帮助他探索强迫行为与童年创伤之间的关联,让他意识到这些仪式行为是他在童年缺乏安全感时,为了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认知行为干预方面,咨询师帮助赵阳识别和挑战强迫思维中的不合理信念,如 “不进行仪式画画就一定会失败”,引导他认识到这种想法的绝对化和片面性。同时,运用暴露与反应阻止(ERP)技术,逐步减少他的强迫性仪式行为。从减少仪式中的某个环节开始,如不再要求铅笔必须削成特定长度,当赵阳出现焦虑情绪时,指导他运用深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进行放松,帮助他学会耐受不确定性,打破强迫行为与焦虑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
此外,咨询师还引入艺术治疗的方法,鼓励赵阳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在安全的创作氛围中,逐渐修复内心的创伤,重建对创作的信心。

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第 9 - 10 次咨询)


在咨询后期,咨询师与赵阳一起回顾整个咨询过程,总结他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强化他在咨询中学习到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和资源,鼓励他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运用这些方法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同时,探讨可能出现的复发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增强他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咨询结束的处理,表达对他未来生活的祝福和信心,期待他能够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七、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 10 次咨询,赵阳的强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画画时的强迫性仪式行为大幅减少,准备工具的时间从平均 2 小时缩短到 20 分钟左右,不再因小的干扰而中断创作并重复仪式。他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著缓解,能够以相对平静的心态投入创作,创作效率和质量都有所提升,成功接到了新的工作订单。通过再次进行 Y - BOCS 测评,其评分显著降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从 “重度” 下降到 “轻度”。赵阳自述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开始主动参加绘画爱好者聚会,尝试拓展社交圈子,整体生活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