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强迫症 > 强迫症案例

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制定和调整时间表

时间:2025-03-27 22:20:17  来源:  作者:
 
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豆大的雨点 “噼里啪啦” 砸向地面,16 岁的嘉豪蜷缩在自家昏暗的房间里。他的书桌上堆满了被撕成碎片的试卷,墙壁上贴着密密麻麻的时间表,每一项活动都精确到分钟。此刻,嘉豪正盯着闹钟,手指疯狂地敲击桌面,嘴里不停念叨:“七点必须完成数学作业,七点零一分上英语课,不能出错,不能出错……”
嘉豪的强迫症始于初二下学期。一次重要考试中,因为迟到几分钟,他没能完成试卷,成绩一落千丈。从那以后,他开始对时间极度敏感,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制定和调整时间表。刷牙必须刷满 300 秒,洗澡时长要精确到 290 秒,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走路时,他会不自觉地数步数,一旦被打断,就得重新开始。
这些强迫行为严重影响了嘉豪的学习和生活。在学校,他因为频繁看表、调整计划,无法集中精力听讲,成绩直线下滑。同学们对他的怪异行为议论纷纷,渐渐疏远他。嘉豪变得愈发孤僻,最终选择辍学。
嘉豪的爸爸张勇,是个沉默寡言的货车司机,得知儿子辍学后,一拳砸在墙上,手都擦破了皮,声音低沉又自责:“都怪我,天天忙着跑车,没顾上孩子。” 妈妈刘芳,是个超市收银员,整日以泪洗面,眼睛红肿得像核桃:“这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可怎么办啊?”
四处打听后,他们带着嘉豪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夏伟。夏伟的咨询室布置得温馨又宁静,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窗边摆放着几盆生机勃勃的绿植。夏伟微笑着迎接他们,看到嘉豪的瞬间,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夏伟让嘉豪的父母先在外面等候,和嘉豪单独交谈起来。“嘉豪,我能理解你的痛苦。” 夏伟温和地说,“三十多年前,我在中学和大学时,也被强迫症困扰过。我总是反复检查作业,担心出错,走路时必须沿着地砖的缝隙走,一旦偏离,就会焦虑得不行。” 嘉豪惊讶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夏伟采用认知重构和暴露反应预防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嘉豪。他引导嘉豪重新审视自己对时间的过度执着,让嘉豪意识到,偶尔打破时间表并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在一次咨询中,夏伟故意打乱嘉豪的计划,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做一件未列入计划的事。嘉豪瞬间变得焦躁不安,双手紧握,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夏伟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鼓励他坚持下去。
夏伟还教给嘉豪正念训练的方法,让他学会专注当下,摆脱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他让嘉豪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周围的声音、气味和身体的感觉。同时,夏伟建议张勇和刘芳,多陪嘉豪参加户外活动,如爬山、钓鱼,让他在自然中放松身心。
在家人和夏伟的陪伴下,嘉豪逐渐有了改变。他不再频繁看表,也能坦然接受计划的变化。一天,嘉豪主动对父母说:“我想回学校。” 张勇和刘芳激动得紧紧抱住儿子,泪水夺眶而出。
重返校园的那天,阳光驱散了阴霾,嘉豪步伐轻快地走进学校大门。夏伟站在远处,看着嘉豪的背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嘉豪已经打破了强迫症的枷锁,迎来了全新的生活,而自己曾经的经历,也在这一刻有了更深的意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