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检查结果并没令张女士安心,相反她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为何查不出病仍经常会感到不舒服,有时头痛,有时心脏不适,有时胃痛……为此她成天唉声叹气,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她“无病呻吟”。
然而,有专家却一语道破了张女士这种现象背后的端倪:她患的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神经症——躯体化障碍。
情绪低沉或精神刺激皆可导致肝气郁结不畅,出现心情抑郁、胸闷不畅
专家:治疗躯体化障碍,用药的同时还需配合心理疏导
问诊实录
心理 医生:哪里不舒服?
患者:我浑身都不舒服,有时头痛,有时心脏不适,有时胃痛,有时又觉得颈椎痛、手脚发麻。
医生:出现这种情况有多久了?
患者:两年多了,一开始是因为换了工作后,又忙又累又不顺心!以为过些时候就好,没想到一直都这样!
医生:有没有做过检查?
患者:那就多了。B超、脑电图、心电图甚至CT都查过了。
医生:结果如何?
患者:我都带来了,你看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结果都很正常。医生说没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就连最常见的“三高”和退行性病变都没有。
医生:我看过了,这些检查都是在有名的大医院做的,应该较可靠。
患者:那当然。我哪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这两年,我去过好几家有名的大医院了,从内科到外科到骨科,挂的都是专家号,但看过了查过了都说身体没什么毛病,我觉得不可能。最近还老觉得气短、胸痛,想叹气。是不是机器出错了?
医生:你是换了工作后逐渐开始感到不舒服的?
患者:是啊,当然和工作有关。科室里的人成天阴着个脸,主管经常给人脸色看,虽然钱赚得多了,但实在忙,忙得不开心,所以才会生病了,但谁都不信我有病。
医生:你的确是病了。
患者:你看出来了?
(张女士似乎很振奋,而且对医生多了一份信任。说话也开始跑题,她向医生诉说她工作上的烦心事,家里人的理解,甚至竟说她“无病呻吟”……)
医生:照医院对器质性病变的排查结果来看,虽然张女士身体没发生什么大的病变,但并不代表她没有病。她患的是一种很常见的神经症—躯体化障碍。
医生给她开了些安神、疏肝和补脾的中药,并嘱她放开心胸,多去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比如见见老朋友聊些开心事,或者跟家人一起去爬爬山多做运动,尽量转移对身体不适的注意力。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症状明显好转,人也变得开朗了。
医生提醒 99%躯体化障碍病人盲目求诊
世界卫生组织有统计称,全球约有10%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0.2%~2%,经研究发现,综合性医院大约有9%的病人符合其诊断标准,而且,躯体化障碍的病人中大约有99%首先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病人经常抱怨莫名其妙、查不出病因的症状,他们经常看急诊,做些昂贵的全面检查,可检查结果却是一切正常,但他们又总是怀疑检查结果,也不相信医生的诊断。
心神不宁和消极抑郁是引起躯体化障碍的病因。我国古代医书早就指出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心在五脏六腑中起着主导的地位与作用,如果一个人心神不宁,其机体整体调节能力就会下降,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此外,《内经》有“怒伤肝”、“思伤脾”的理论,生气会导致肝气不畅,影响到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到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而担心和思虑过度同样可伤到脾胃,引起胃痛等消化系统的不适。
以张女士为例,两年多来她因工作变动和身体不适等一系列变化造成长期情绪低落,日积月累终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同时,由于她对身体和工作的过度担心、思虑,致经常心神不宁,按中医“心胃相关”之说,这种不良的情绪同样会影响到脾胃,因此出现了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腹胀等多种不适症状。
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两倍
躯体化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患者的症状可以涉及身体任何系统和部位,最常见的是心脑血管系统不适、胃肠道不适,甚至还伴有一些妇科、男科的病症。有研究指出,女性由于性格敏感、多疑,对自身和生活要求严格,其发病率要比男性高出两倍左右。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一般来说,躯体化障碍的病程都较长,基本都在两年以上,而且呈慢性波动,患者还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的长期严重障碍。他们大多非常关心和担心自己的各种主观症状,往往还会夸大各种不适的感受,但均无器质性病变。
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续出现不愉快的事、或遇到的困难、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一般会拒绝探讨心理病因,坚持认为自己是身体有病,并倾向于长期反复就医。这样的结果不但影响生活和工作,有的甚至失去生活来源,加重了经济负担,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差。但这类病人一般不会主动上心理科配合治疗,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提高对这类病人的早期识别与治疗能力。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