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精神分析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弗洛伊德 | 心理分析学 | 客体关系 | 自体心理学 | 社会人文学 | 精分案例 | 精分文献 | 梦的分析 | 阿德勒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精分文献 >>
  • 儿童精神分析 (12)
  •  2008-05-27 14:09:08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是这个意思非常频繁但强度不大,或者强度很高,但不频繁,有同样的效果。比如母亲在捏这个孩子的耳朵,捏一次孩子是有感觉。反复重复地捏孩子的耳朵就没有感觉了,这时候就构成了 faux self 。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精神性的。母亲或者别人在那里叫“嘿”,如果久了以后,母亲再在那里叫就不会引起反应, faux self 就是这样形成的。

    faux self 能不能看作一个防御机制,和以后的症状有没有联系?

    对温尼柯特来说,他就把 faux self 看作一个抗御,但不是一个机制,是结构。因为,在弗洛伊德或者拉康那里,防御机制有某种柔韧性,而 faux self 在形成以后,它就是硬的。和症状是联在一起的。它养育了症状。

    (霍大同:但是这个观点即便是在卢梭与阿苏之间也引起很大的讨论。这仍然是一个悬置的问题,他们会继续讨论。)

    母亲对孩子的抱持,丰富和影响孩子的自体发展。在孩子形成 self 时,对母亲有什么影响?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首先, self 产生以后是在孩子的内部,接下来构成一个自我,孩子就会很好,在这种情况下,他有一个很好的行为对母亲来说也是一种安慰,显然能够改善母亲的 self 。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孩子照顾了母亲,孩子治好了母亲。

    讲到分离的时候,小孩本身的感觉是什么才产生了这样的分离?

    所谓分离是孩子感到他的要求的表达产生了母亲的回应,但同时也可能不产生回应。也可能是他的方法的变化:如果他小声地哭了一声,母亲没有回应,然后他会大声地哭,最后母亲回应了。仍然是他请求的表达产生了母亲的回应,但他感到表达的不同。这是在精神的层面上。在生物学的层面上,孩子可以离开母亲自己爬行,抱持就发生变化。孩子会感到躯体的分离。对于母亲来说,母亲他能不能接受孩子离他远去,逐渐分离。

    通常认为是母亲给孩子一个创伤,分离感(比如断奶)。但对温尼柯特,如果刺激强了,就产生了心理内部产生一个强的 faux self 。强调分裂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也是一个产生创伤的过程。如果情况很好, self 就发展;如果遇到问题, faux self 就产生。和阿苏女士讲的多尔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框架。他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身体的动作和触摸,不是那么强调语言的作用,是因为孩子的语言没有怎么发展。但现在比较强调语言的介入,比如胎教,比如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喃喃自语,是不是这个语言的介入会有一些影响?因为现在的发展阶段和以前不一样了。

    温尼柯特还说了抱持中有一个语言的抱持,在躯体性的照料中也包括了母亲的说话。温尼柯特的理论是非常完美的理论,就是说这个问题温尼柯特也已经考虑过了。
     
    儿童精神分析第四讲
     
     
      
    第四讲

    2003-12-18 上午 9:00-12:00

    卢梭: 我们今天重新讲一下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和孩子的环境尤其是非常幼年的孩子,然后我们讲 self( 暂时翻为自性 ) 与 faux self (暂时翻为假自性)的发展,然后讲情感与过渡客体的关系。

    我重新回到六个月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逐渐开始和母亲有一个区分。

    如果母亲继续回应孩子,然后在孩子没有给一个信号的时候,在孩子没有给母亲一个信号表示他需要,如果母亲继续按照原来没有信号之前的方式给予回应时,就有可能出现两种可能性:一种是退行到和母亲融合的状态,或者完全拒绝掉母亲,尽管母亲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母亲。这里有一个关系,母亲对于孩子需要的一种理解,和母亲对孩子需要的信号的理解。这时要么孩子退行到原来和母亲混在一起的状态,要么是母亲在孩子通过一个信号表达需要的时候再回应。温尼柯特认为大部分的母亲都能够作到根据孩子的信号来做到回应,而且不需要他人的帮助。补充这一点是因为昨天没有时间提到这一点。

    现在回到 faux self 和 self 的问题。

    昨天提到假的自性是具有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在于保护真的自性。假的自性是一个对外部现实的适应。假自性能够允许有一个对社会的很好的适应。但是它让主体的内心里面有一个虚空的感觉。所谓虚的感觉就意味着他自己不存在的这种感觉。(英语“ as if ”,法语“ comme si ”)英国分析家叫做“这样的人格”。假自性覆盖了内心的丧失,发生在母亲没有能力让孩子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时。这个时候她就是,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缺失,母亲不能回答孩子的这种动作。不能回答孩子的信号。她用她自己的知识、动作来替代孩子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孩子屈从于母亲的这些动作。

    下面讲真的自性和假自性的演化。

    温尼柯特说,如果是真的自性能变成一个活着的精神的现实的话,现实的条件在于母亲能够回答孩子自动表达出来的这种动作。这个事情是决定性的,通过这个,孩子能逐渐相信外部的现实的出现。对孩子来说,外部的现实的出现如同巫术、魔术一样。但是尽管如此,孩子能够感到他的能力,做了一个动作就有一个回应。比如说,当他饿了的时候就哭和叫,乳房和奶嘴就出现了,这些对孩子来说就是现实。对成人来说,在谵妄中,欲望是在现实之前,欲望表现出来没有马上实现,就马上把现实完全排除掉。这样的现实感将逐渐转化成现实存在的方式。当然,我们在精神水平上存在着一种和现实的游戏,同时也是知觉水平上和情感水平上的和现实的游戏。和现实的这个游戏也让孩子感到一种幻觉。这个所谓幻觉是建立在一种现实基础上的,比如孩子不用杯子喝水,而用粉笔盒喝水。这对温尼柯特来说,是象征性的开始。象征性诞生在和现实的游戏中。随着这种和现实的游戏的逐渐丰富,象征性的样式就越来越多,差别也越来越大。在孩子一岁到14个月之间,还不能讲话,但可能喃喃自语“ uh…. ”,意味着孩子在建构他的象征性。一方面是孩子自己的创造,另一方面是孩子内心的影射。这个象征性的过程中间,影射逐渐出现在舞台上。我们甚至能在成人中看到,不是完全处在客体现实中间,而是有一些幻想。就是那些从事科学的人,也不是完全处在现实中,他们也有一些幻想。这种隐喻性的东西,正是这个象征性,让我们走在客体的前面。比如说我们能思考,能有科学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ingshenfenxi/xinlifenxi3489.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儿童精神分析
  • 精神分析在抑郁症治疗中...
  • 依恋理论为基础的短期疗法
  • 反 移 情
  • 移情、反移情概念的发展
  • 探视心灵——精神分析的...
  • 论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阻抗
  • 精神分析家观照的社会学...
  • 解除压抑与开悟
  • 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优点...
  • 热点精神分析
  • 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教...
  • 对移情之爱的观察
  • 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
  • 精神分析治疗的理论基础
  • 精神分析疗法宗师浅谈
  • 精神分析疗法与行为疗法...
  • 精神分析疗法简介
  • 精神分析疗法概论及适应...
  • 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优点...
  • 解除压抑与开悟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