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心理学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咨询教育

时间:2025-02-27 20:23:21  来源:  作者:

    他感到不仅自己不自然,而且让别人也感到不自在,他想克制自己的种种情绪表现,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他担心如此长期下去会变成神经病,于是就逃避一切令人紧张的场合。

    害羞、胆怯是对陌生的人和环境所产生的回应,是心理懦弱的一种表现。虽然有些人明知道害羞只是自己的心理在作祟,没有什么大不了,也想转变自己,使自己能够轻松自如地与人交往,但是自己就是做不到。

    过分的害羞,总会给人带来一连串问题,如妨碍正常社交发展、降低自我形象等。内向、沉默、怕生、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迟熟等,都可说是过分害羞的征象。

    萧伯纳年轻的时候就很害羞。有一次,他到街上的一家店里付账,他在街上走来走去,就是没有勇气去敲店主的门。

    而今天,我们可以对萧伯纳做出各种评价,然而没有人会说他害羞。他之所以喜欢做出惊人的举动,从心理学上讲,就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害羞。

    害羞是一种痛苦,它是一件让人感到麻烦的东西,使人变得懦弱、不安、不快。害羞的人常常会感觉自己很愚蠢,就像一只被观赏玩弄的动物。但是害羞是可以克服的,当然,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只要不再考虑自己,下定决心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那么一切都会好的。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性格心理篇 展现自我:害羞是束缚前进步伐的脚镣(2)

    害羞的杨一

    在每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习惯于沉默寡言,在课堂上从不主动把自己思考的答案大声说出来,即使被指名发言也显得过于紧张,尽管有时他们的书面作业会回答得非常精彩。在校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他们是被老师忽视的一类。如果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他们在校外与人交往时也显得孤僻、谨慎、多疑,他们倾向于逃避社交场合,很少主动与他人交往。

    害羞是因为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有人将害羞阐释为“多疑”、“孤僻”、“谨慎”。大多数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定程度的害羞,但长期无理性的恐惧,就会形成社会恐惧症:惧怕别人负面的评价,惧怕无法面对社会。

    害羞的人总会逃避社交场合,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他们不会惹是生非,也不会大吵大闹。但是害羞可能会变成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会阻碍青少年交朋友、有碍学习和自尊心的成长,也减低心理适应的能力。害羞的学生通常会神经过敏、疑惑不安、孤单、沮丧及难交朋友,他们的确需要帮助。

    杨一是个很内向、很害羞的女孩,平平淡淡中一天天长大了。她没有让人怜香惜玉的脸庞,也没有让人羡煞的身姿,更没有聪颖过人的头脑。她就是她,还是那么内向害羞,甚至有人在旁边的时候,她都不敢好好看一看镜子里的自己。

    她的朋友不多,知心的就更少了。有时候她很寂寞,但她不会对谁说起心中的感受。杨一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一名很好的医生。他不希望女儿年纪轻轻的就这样的沉默,他盼着女儿能快乐起来。爸爸尽量抽时间与女儿交流,可杨一还是没什么改变,甚至有些让父亲捉摸不透。

    后来,杨一上了大学,家里给她买了一台电脑,一方面供她学习,另一方面也希望电脑能给杨一带来快乐。杨一终于上网了。在父亲的帮助下,她在QQ上注了册,有了自己的号码,有了自己的头像,这一切着实地让杨一激动不已。一个周日的下午,父亲到医院加班去了,杨一第一次独自打开了电脑,进入了QQ。“我的好友”空白一片,“陌生人”空白一片,她愣愣地望着屏幕,她是不会主动和谁聊起来的,她只好等待……

    害羞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一种心理,大部分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定程度的害羞心理,但如果这种害羞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演变成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时期正是结交朋友、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段,然而有不少人却害怕交际,遇人未语先面红耳赤;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缄口不语;生活学习中遇到难题,他们常“羞”于启齿……人们称这种为“害羞”。而正是这种“害羞”,致使他们与许多成才的机遇失之交臂。

    害羞的人往往怕与人交往,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在交谈中无法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以致影响到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展示,甚至会形成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状态的泛化,会导致社交恐惧症。可见,“害羞”已成为人们成才的一道门槛,它把个人与外界许多美好的事物隔离开来。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若依然固守自己那方羞涩的领地,拒绝交流,最终也将被社会所拒绝。

    希腊政治家狄摩西尼斯,小时候是个性格懦弱、十分害羞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说话就口吃。为了改变这个坏毛病,他常常独自跑到海边,站在岩石上,面对大海,以击岸的巨浪做听众,练习演讲。经过刻苦努力,他终于改造了性格的不利因素,在大庭广众之下脸不变色、心不慌,成了有胆量、口才出众的人。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性格心理篇 展现自我:害羞是束缚前进步伐的脚镣(3)

    不要再做含羞草

    心理专家认为,害羞心理是社交行为不足中的最一般的表现。这是一种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和受抑制、避免与他人接触的倾向。害羞者在交往中已经能考虑对方的想法,又不适当地把对方想象成不断在观察自己所有思想和行为的“观众”,于是,在交往中就表现出浑身不自在。

    害羞心理引起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们情感紧锁,很难交到新朋友,无法与人共享关怀和亲密;他们难以与人作清晰而有效的沟通,妨碍自身权利的维护与意见的表达;他们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和迷惑,或给人造成错误印象,妨碍别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估。

    因为害羞看上去总像是对别人不感兴趣、不信任、不友善,别人对他的实际能力也很难了解;他们自身也会形成许多负面情绪,如沮丧、孤独、焦虑、寂寞、自卑等。害羞犹如一个自我编制的茧,它把自己紧紧地裹在里面。害羞的最终结果会导致社交退缩,它是指交往主体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见到陌生人就会表现得害羞、退缩,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熟悉的人在一起则没有此种表现的一种社交现象。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