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婚姻 > 婚外情

女性婚外情心理咨询案例

时间:2025-03-26 15:08:35  来源:  作者:
 

心理咨询案例:被忽视的妻子与迷失的玫瑰

咨询师:夏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来访者:林女士,37岁,国企财务主管;丈夫周先生,40岁,物流公司老板;女儿小雨,12岁(六年级)


一、个案背景

林女士因与健身教练王昊维持8个月婚外情主动求助。两人因频繁接送女儿参加舞蹈班相识,王昊对其展开猛烈追求,赠送奢侈品并承诺“带她体验真正的爱情”。近期王昊以公开亲密照威胁索要20万元,林女士陷入恐慌性失眠,同时发现女儿出现厌学、自残行为。

丈夫周先生常年出差,近三年夫妻年均有效沟通不足15小时。原生家庭探索发现:林女士父亲早逝,母亲通过频繁改嫁获取物质保障,形成“情感可交易”认知模式。


二、咨询过程记录

首次咨询(2025年4月12日)
林女士紧攥爱马仕丝巾哽咽:“上周女儿用美工刀在手臂刻'妈妈不要走',我才意识到这个家要碎了...” 自述出轨源于三年前流产后丈夫未归家陪伴,现出现幻听(常听见婴儿啼哭)、暴食催吐等代偿行为。

沙盘治疗呈现:中央破碎的城堡被玫瑰荆棘缠绕,东南角散落健身哑铃,西北方微型救护车侧翻。夏伟注意到其反复调整王昊人偶朝向,最终将其埋入沙堆,暗示潜意识的悔恨与恐惧。

干预措施

  1. 情感外化技术:将婚外情命名为“带刺的玫瑰”,引导绘制关系能量流动图
  2. 悖论指令:“请继续每周三次私教课,但需携带家庭合影并向教练介绍女儿成长故事”
  3. 躯体干预:教授“拥抱茧”呼吸法缓解焦虑发作

三、关键转折点

第四次咨询(家庭雕塑技术)
当夏伟邀请重现结婚纪念日场景时,林女士突然崩溃:“他去年送我的卡地亚手镯...其实是秘书选的!” 暴露出核心心理动因——通过物质索取验证被爱价值。

同步进行的家庭评估显示:女儿小雨担任“婚姻观察员”角色,通过自残转移父母冲突。夏伟采用时空胶囊技术,让全家书写《十年后的我们》信件,周先生首次写道:“希望还能吃到你煮糊的醒酒汤”。


四、系统干预方案

  1. 个体咨询(林女士)
    • 认知重塑:对比计算婚外情支出(23.8万)与家庭年度旅行基金(0元)
    • 哀伤处理:为流产胎儿举行告别仪式,种植纪念蔷薇
    • 危机谈判:律师介入签订保密协议,恢复健身监控记录
  2. 婚姻修复
    • 时空重组:丈夫每周三固定居家办公,共享“咖啡盲品”仪式
    • 情感翻译:将奢侈品购买转化为“情感积分”,兑换夫妻登山观星等体验
    • 性爱重建:采用非接触式亲密训练,重演初恋约会场景
  3. 家庭治疗
    • 角色解放:告知小雨“爸爸妈妈的困难由成年人解决”
    • 代际阻断:邀请外婆参与咨询,打破“婚姻功利主义”传承

五、咨询效果

经过11次跨度为5个月的干预:

  • 王昊调离本地健身机构,林女士赎回全部亲密影像
  • 周先生转让部分股权回归家庭,夫妻合开“解忧杂货铺”公益书店
  • 小雨当选校园心理委员,自创《情绪花瓣手账》帮助同龄人
  • 家庭制定《情感充电协议》,包含危机预警暗号、年度关系复盘等机制

咨询师总结

本案揭示女性婚外情的三重心理机制:

  1. 代际补偿:通过物质化亲密关系复现母亲生存策略
  2. 存在焦虑:借外部关注确认中年女性价值
  3. 创伤移情:将流产未处理的哀伤转化为危险关系
    后续需重点关注夫妻共同事业中的权力平衡,预防关系物化回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