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爱情婚姻首页
|
婚姻治疗
|
爱情心理学
|
情感障碍
|
失恋
|
婚外恋
|
离婚
|
单亲家庭
|
婚姻咨询
|
吵架
|
专题
当前位置:
爱情婚姻首页
>>
婚姻咨询
>>
总是怨恨别人如何化解 (7)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易,做时难。在生活中,一旦遭遇痛苦,我全身会立刻自动紧绷起来,抗拒它,压制它,并且抱怨不已。我很少接受那个痛苦,并请教它所捎来的讯息。我有抗拒痛苦的本能,因为我相信痛苦在攻击我,所以我努力驱逐它。但是,那只会加深痛苦而已。透过经验,我慢慢懂得,解脱痛苦的方法绝非抗拒,而是接纳。
这是相当矛盾的说法,消除痛苦的惟一方法竟然是不再想尽办法摆脱它。只要我还有驱逐它的念头,它反而会坚持不走。其实,痛苦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在传递某种讯息,它告诉我,出问题了,要我稍微调整一下,要我醒悟出新的观点。
同样地,每一课程都要我以新的方式敞开自己的心灵。旧的防卫机制必须完全放下,我再也不需要它来护卫我的生存,以前一点一点被恐惧侵占的地盘,也必须重返爱的怀抱。
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人要求我此刻完全开放。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算是与自己的课程配合了。那并不是说,我不会遭遇抗拒。事实上,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旧戏重演,但我的目标已非设法消除抗拒,而是注意它的来到与离去,如此,我才会慢慢了解自己的思想、感觉和信念究竟是如何影响我生活的。
我渐渐明白了,生活中发生何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所发生的事如何响应。由于我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还能左右的反应模式上,我赋予自己更大的能力,以创新方式去处理生活的各种挑战。我不再是外在恶势力的牺牲品,而是剧中的主角,以充满信任、希望和信心的态度,积极地影响事件的结果。的确,每当有事情干扰我内心的平安时,我明白自己已经一头栽进去了。只要我肯花点时间往内心看去,并向上提升,就会看到自己的周遭原是有意玉成我的一个有情世界。
生活中的种种绝非一成不变的,这与我们根深柢固的旧有想法正好相反,它们绝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每件事都在变动当中,包括我们的思想和感受在内。因此,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了解生活中的经历,就必须与该情境共处一会儿。惟有花点时间去感受,我才可能做出适当的响应。
面对一个课程,最槽糕的方式便是立刻判定该课程的用意。我们需要以不批判、不诠译的心态,先与情境共处一会儿,去感觉它,生出某种觉受,观看它如何随我们的想法和感受的改变而起变化。这是一种聆听内心的过程。尤进·简德林博士(Eugene Gendelin)曾写过一本书《直观法》(Focusing ) (译注:可参考光启出版社的《内观自得》)提供一系列的技巧,帮助我们接通心灵深处的感受。无疑地,静坐冥想也是很有帮助的。
身处困境时,我们不必试图分析或理解它,这样做只会使问题胶着于它原来的层面,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必须潜入身体里面,沉淀自己。我们必须走出“理性之心”,而进入“感性之心”。
惟有感性之心才能渗透整个情境,它不会只挑出其中一部分而漠视其他部分。它不会挑三拣四,因为这种挑拣只会加深冲突而已。感性之心会伸出触角,渗入每一个角落、正反两面,甚至所有矛盾之处。它把情境当成一个整体来了解,不加批判,只让每件事的全貌呈现于意识中。
让事情全盘呈现,能使我们的意识产生微妙的转变。在那个转变里,目的不再是“解决问题”或“在正反两极之间作一选择”,而是改变自己原先认定两者无法共存的观点,把两极联系起来。这好比在意见不同的两人之间做协调,当两人都坚持己见时,第三者的出现经常是有必要的。此人,可能是仲裁者或心理治疗家,负责找出一个共通的立场,让双方都能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与需求。
调停者将议题从“誓不两立”转变成“同舟共济”, 他帮双方建立起“我们”的共同意识,只有在“我们”的空间里,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的确,在“我们”的空间里,问题不再存在。问题的产生只是因为每一方都从小我的角度去看事情。
意识上的冲突也是同样的情形。若由酷爱冲突的小我观点出发,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惟有心灵的广大胸襟才包容得了所有的冲突矛盾。
与问题共处一会儿,意识就会开始改变,从“理性之心”转变成“感性之心”,而且从两极化和彼此对立的意识心态迈向相互依存与相互包容。心灵的平安,人间的和平,以及大同世界,都只有一个原则,它们都要求我们转变自己的意向与焦点,以及意识和认知上的改变。
当我与自己的课程奋战时,它成了我的敌人。当我接纳它时,它成了我的朋友。我和自己的课程一直都在建立某种关系,而那个关系决定了我会抗拒还是会从中学习,向前迈进。不能让人亲尝学习成果的课程不能算是属灵的教诲,它最多只是一种教条而已。所有的课程都是要人敞开心胸、开放思想才能学会的,它们与教条式的观念和绝对的道德规范是两回事,因为它们都是可以感受到的经验。
所以,我们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实验室,我们理性和感性的经验就是教室,在那里,我们可以学习谴责,也可以学习祝福,学会排斥或学会接受,学会控制或学会释放。
第十招 认出一切都没有向题
《奇迹课程》要求我们“重新选择”,意思是要我们改变自己的认知,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要我们认出自己的分别心,并选择以平等心相待。它要求我们承认自己的恐惧,并了解自己真正渴望的原来是爱。
如果我们仍无法改变认知,无法看到爱是我们真正的渴望,那么我们至少应有此觉察:我目前仍做不到。只要能觉察到就够好了,人生的课程就是为了扩展我们的觉察能力。只要我能觉察到自己还有选择的余地,那么即使自己目前还无法选择爱,也没关系。你能了解我的意思吗?
小我会说:“你这卑鄙无耻的小人,又把事情搞砸了,竟然忘记选择爱,我看你是没希望了。”
我们都听过这类声音,但它的背后还有一种声音:“没关系,不必担心,只要觉察到就好,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们知道,这就是圣灵的声音,因为他尊重我们,也尊重我们剧本里其他的角色。他不会牺牲别人来成全我们,也不会拖垮我们去提升别人。
他会说:“纵然你又批判了,他也为了自卫而攻击了你,你又反击回去,现在你们双方都懊恼不已,没关系的,只要你能觉察到所发生的一切就可以,没必要再去批判了。”
圣灵能够接受我不必永远都是对的。即使我做错事,他仍接纳我,即使我三番两次犯了同样的错,他还是接纳我。他对待我的兄弟姊妹们也是如此。他以一种标准来对待所有的人,即:“错误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宽恕也是。”
如果我们批判和谴责,这仅仅表示我们对所发生的事和发生的原因做了错误的诠释而己。
我们生活周遭所发生的每件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除去爱的绊脚石,消除那让我们感受不到内在平安的障碍。每个痛苦的挣扎,每个锥心的打击,也都只是唤醒我们的工具,提醒我们重新作个选择。每当我们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处罚或被人占了便宜而愤怒不已时,必须记住这点。其中必定有些可学习的事,有些可放下的事,有些值得感激的事。
爱怎可能成为一种攻击呢?若宇宙的基本状态是爱的境界,那么即使我们觉得受到攻击,爱还是存在着;即使在苦难当中,平安仍是可能的。
我们活着的每一刻都在要求我们表现一些宽恕之举。每当我们批判自己或别人时,每当我们感到害怕而攻击时,每当我们想要还击而压抑下来时,每当我们为自己的攻击或防御而辩护时,便是我们需要宽恕的时刻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说:我明白了,无论我感觉如何,那只是我现在的感觉,我过去可能也有那种感觉,但那并不会把现在的感觉变得更真实。利用过去的感觉来为自己的愤怒辩护,只会加深愤怒而已,所以我必须放下过去,不把过去带到现在,也不把现在带到将来,只是接纳现在的样子,那就是宽恕。
这一点都不神秘,我只是让每件事呈现出它的现状。既不与它相斗,也不试着改变它,只是让它呈现自己的面目。我允许它与我共处,也允许自己与它同在。
我就像一位酿酒人,而我的经验是酒。我把它倒入“接纳”的桶内,让它自然发酵酝酿,只要时候到了,“接纳”就会成熟为“了解”。只要时候到了,我的经验就会变成活生生的真理,引导着我,也启发别人。这需要很大的耐性,我必须先认定酒是愈陈愈香的,若喝得太早,没能与它共处一段时间,那种经验既无法教给我任何东西,反而会强化了我过去的经验,而那些经验很可能与我目前的状况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
我需要认清,改变并非坏事,而是成熟的过程。我若不改变,就无法成熟。我若不与自己的经验共处,就无法从中学习。
只要我还企图保持原状,就难以从人生所提供给我的课程里获益,所以我必须心甘情愿地改变,但不可自满地认为自己知道应该由何处下手。事实上我并不知道,也不应该知道,因为它来自未知之境,来自我无法掌控之处,来自我尚未觉察的心灵深处。它是透过我才能出现的,就在通过我之际,它转变了我。
认清一切都没有问题,就是对改变过程的全然信任,不论后果如何。换言之,我知道我的造物主深爱着我,伴我渡过所有的磨难。他不会干涉我的学习,因为那些课程不是他制定的。他仅是我的见证,就像我也是他的见证一样,彼此彼此,不分轩轾。
第十一招 看镜中人生
我们不论到哪里,只要一转身,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它有时会透过兄弟的脸孔回头凝视我们,当我们在风雨中冲锋陷阵,它有时又会在我们前面活蹦乱跳的。
我们的影子不会消失,它紧跟不舍相信鬼魂的人其实并不离谱,因为鬼魂不过就是那些阴影罢了。我们所恐惧的,常会被拟人化,其实那都是我们自己心里营造出来的,我们在自己身心之外所看到的一切,只是反映出我们内在的现实而已。
只有在死亡状态,你的内在真相才不会投射为外在现实,因那是一个不再投射、无须互动的状态,因为整体中的各部分不再分裂了。但在我们眼前的世界里,有内与外、形象与倒影,又有思想之心和感觉之心的分别。感觉之心反映出思想之心,因为每个感觉只是某个思想的反射,它们彼此相随,且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我们整个心理状态是由思想与感觉错综交织而成的。每一种意识界都与其他意识界相互渗透而且彼此互动着,使得整个情境更加复杂,根本搞不清它们之间的脉络与关系。
然而,我们所能掌握的,乃是随时随地留意周遭的环境如何反映出我们的意识状态,或是我们思想与感觉的独特结构。因此,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观看这面镜子确实令人心痛,但是假装镜子不存在反而更苦。
走入我们的生活,触动我们伤口的人,只是我们内在阴影的化身,他们并不具客观的意义。我们也经常以牙还牙,去揭对方的疮疤,我们之间的互动完全是主观的,而且是一个影子对另一个影子的关系。
只有等到其中一个清醒过来,并看出整个互动全都是他自己影子的游戏(他所恨的、无法接受的,或对自身的恐惧),这面镜子才会停止反射。这份觉察足以切断其中的纠结,而中止投射。这类互动若非早经双方同意(经常是无意识的),否则是不可能继续演下去的。
我们看镜子不是为了憎恨自己,而是去认清被自己内心压抑下去的批判,那些批判使我们无法在自己内或人际关系中感受到那一体完整性。因此,向下潜入内心的黑暗,是自愈的必要过程,若不向下潜入黑暗,我们便无法变成光明使者。
有趣的是,这种先潜入黑暗,而后升入光明之境,并非直线式地进行。它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之旅。首先,我面对一些以前否认过的恐惧,把它们带向光明,不久,另一种恐惧又浮现了。听起来很熟悉,对吗?每场胜利之后,接踵而至的常是下一个挑战。
用世界或小我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心灵成长,常会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因为从小我和世界的观点来看,我们全都是无药可救的失败者。步步高升的成就观念与一个计划又一个计划的思考模式,是难以洞察循环性人生过程的深奥的。惟有直觉、感性之心才可能了解对立和改变的意义。
整体来说,东方的传统较偏向感性之心。承袭《易经》、《道德经》 ,和其他灵性钜著的道家传统,提供我们最深的智能去认识变易的过程。对道家而言,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流动不息的能量,即使是观念,都需要纳入相反的一端,才能上彻天理,下达人寰,周而复始。生命对东方的心灵而言,有如钟摆,不断前后摆动着,而不是朝同一方向的直线式移动。
这个观点帮助我们了解到,心灵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hunyin/aiqing9823.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7]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爱情婚姻
总是怨恨别人如何化解
不要指望去改变对方
丈夫总是责怪自己
总是生气对爱人发脾气
只喜欢比自己大很多的成...
稳定的性格才有稳定的婚姻
热点爱情婚姻
不要指望去改变对方
总是怨恨别人如何化解
推荐爱情婚姻
相关爱情婚姻
宽恕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