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爱情婚姻首页
|
婚姻治疗
|
爱情心理学
|
情感障碍
|
失恋
|
婚外恋
|
离婚
|
单亲家庭
|
婚姻咨询
|
吵架
|
专题
当前位置:
爱情婚姻首页
>>
婚姻咨询
>>
总是怨恨别人如何化解 (2)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含的分析不多,只要你在失去内心平安之时愿意记住那些招数就可以了。你所需做的就只有这样。这一经历会把你带回那始终存在你心里的真相,那是你早已知道但暂时遗忘的真相。
这十二个招数乃是针对你在内心以及人际关系中所营造出来的分裂幻觉而痛下针砭,化解你对自己和别人的错误信念,并除去你的自责和愧疚。它们会把你带回自己心内,带向你的弟兄姊妹和上主那里,最后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爱和恐惧之间作选择,那就是平安之旅的起点。内心若不平安,世界和平杳无希望。平安就像爱一样,也是具有延伸性的,它不是由世界延伸到我们心里,而是由每一颗心带给另一颗心,因而遍传全人类。当我们一起开始这趟宽恕之旅的同时,我便已把我的爱与祝福延伸于你了。
简介:宽恕的四大原则
“宽恕”的观念,真正了解它的人可说是微乎其微,我们以为最大的挑战乃是宽恕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其实那只是蛋糕上那层薄薄的糖衣而已。
若你已经宽恕自己,就很容易宽恕别人。但是,若你尚未宽恕自己,就绝不可能宽恕别人。宽恕是要从自己的内心开始.与别人的关系并不大。
若我宽恕了自己,那么宽恕你就不是难事,因为如果我能从心里拔除谴责和愧疚那根刺,就不难献给你宽恕这个礼物。只要我能看到自己的纯洁无罪,便也能看到你的纯洁无罪。
大多数人不断试着宽恕,但总想先宽恕别人,才宽恕自己。这样做反而会滋生真正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被宽恕。不接受宽恕的,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拒绝相信自己是有罪的!你曾试过宽恕一位自认为无罪的人吗?那是行不通的!无论你如何努力,他就是不肯接受你的宽恕。然而,也有一些人始终心怀愧咎,不断尾随你后,请求你的宽恕,但你就是无法宽恕他们!
甚至当你了解到自己需要被宽恕时,仍然本末倒置地请求别人的宽恕。你能要求某人宽恕你,也许是一位朋友、一位神父或牧师,甚至是上主,但效果不大,因为即使你获得上百人的宽恕,甚至上天的宽恕,若你无法宽恕自己,又有何用?
向外寻求宽恕是没有用的,那只是在逃避问题、打击自己,使自己受挫更深,更难以打开我们的心门。我们惟有了解:感到愤怒的是我们,觉得有罪的是我们,攻击别人并为自己的攻击辩护的也是我们,需要被宽恕的是我们,而这宽恕却不是别人所能给予的,此时,我们的心门才会真正开启。所以,宽恕的第一个原则是:宽恕是由自己的内心生出的。那是你在宽恕别人之前,必须先对自己做的一件事。
下一个原则是:宽恕是无条件的,也不是片面的。宽恕是一心一意、全心全灵的举动,它能消除烦恼与痛苦。讨价还价式的宽恕是行不通的,但我们却一意孤行:
“我若得到心目中的工作或和某人建立关系,我才能宽恕自己。”
或“你先向我道歉,我才能宽恕你。”或“我愿宽恕你,但不能宽恕他。”
只要我们有一点儿攻击之念,就会试图为攻击辩护,此时宽恕便无法现身。真的,片面的宽恕乃是另一种居心叵测的攻击!宽恕必须是无条件,且全面性的。它引导我走出过去的心态而进入现在,帮助我走出妄自添加给自己的“隔阂”感受,逐渐对自己和别人开放,如此,亲密关系才有发生的可能。
当我宽恕时,我接受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包括过去对自己和别人所作的任何批判,不再把它们带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里。若我仍带着过去的批判,我就必须先接受这一事实,然后予以释放。
我可能“仍有”很多的怨懑,却不再“紧抓着不放”,因为我已了解那些怨懑都是来自内心的恐惧。只要我能穿越恐惧并再度学会信任,那些怨懑就自然而然消失了。我不必成为完人才能宽恕,因为在我的生命里,宽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宽恕后,如果又重犯批判的毛病,便再宽恕一次。宽恕自己或别人是没有止境的课程,这是宽恕的第三个原则。
就像贝克特(Samuel Beckett )所说的吮石头之譬喻,某人喜欢吮石头,每吮一颗便放进自己口袋,然后再吮另一颗石头。他甚至发明了一套精密的程序,以确保每颗石头都得到同等的关照,但到最后自己也受不了了,一气之下扔掉了所有的石头。我们自己可能也不自觉地在人生道上,一路挑捡石头,放入口袋,随身携带。它们好比我们的批判,都是不必要的负担,但是我们一直守着它们,直到有一天我们甘心放下为止。同样地,我们也一直把持着自己的批判不放,直到看见自己的愧疚或攻击这一恶性循环是多么地荒谬可笑。
所以,我们需要耐心,毕竟宽恕不是一蹴即成的,有时我们一次只能扔掉一颗石头,有时它们一起落下而砸到我们的脚趾。没有所谓的对或错的方式,无论是哪一种经验,都是情有可原的。
我比较喜欢上述贝克特的比喻,甚于卡缪(Camus)引用的薛西弗斯(Sisyphus)的神话。记得吗?那位可怜的笨人不断地把一块大石头推往山上,每次快到达山顶时,就会滚落下来,他只好从头再来。
当然,我们有时也会觉得白忙一场。我们卯足了全力,却一直与同一课程奋斗好几年。有趣的是,当我们最后决定放下时,那个比喻就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我们已愿意让一直想要推往山顶的大石头安息在山底的壕沟里,或是,我们乐于倒空口袋,让所有的小石头都掉落沙堆里。两者都是同一回事。
负担必须卸下,它们天生就是要人扛的,它们天生也是要人丢掉的,这是它们的存在本质。凡是我们需要的人生课程,就会不断呈现眼前。但那位推大石头的薛西弗斯,或是检石头的老人,是听不进去这话的!我们也一样听不进去。今天有工作的问题,明天则是先生老婆或小孩的问题,问题永无终止,对否?
对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我们无法阻止它们发生。不管我们如何擅于整理家务,也永远无法把外在环境完全清理干净。因为,总会有人把蛋打破在新地毯上,或是倒翻酱油。但是,若没有翻洒满地的酱油,生活将会是什么模样呢?老实说,你是否愿意把这种血肉人生里的冒险跟另一种一成不变的人生交换?若生活既无痛苦也无趣味,既无奋苦挣扎也无学习,你受得了那种刻板无味的生活吗?
坦白说,这一生仍有些东西是值得珍惜的,即使在成堆的粪土中,仍有青草滋生其间,阳光云影徘徊其上,潺潺水流徜徉其旁。所以,在痛苦之下,爱仍在滋长,而爱正是我们所渴望的。
本书谈及如何穿越痛苦而获得爱,如何把生活的黑暗面带向光明。我们无意忽视黑暗,亦非忘掉光明,而是让两者并存,让自己与自身的所有矛盾共处,那才是真正的治愈之道。
为何我们需要宽恕?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谴责自己,每个人都为了化解自我憎恨的问题而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投射到别人身上。但那是徒劳无益的,即使将别人卷进来,自我憎恨依然存在。攻击别人或防卫别人的攻击并不会减少我们根深柢固的自我批判,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有待治愈。
宽恕十二招提供给这小孩一个治愈的机会,只要我们继续批判自己或别人,我们就得终其一生练习宽恕的课程。我们不可能立刻停止批判,但不妨去看看我们是如何受自己的批判所伤,然后借着接纳自我,把爱带到内心受伤之处。任何接纳的表示都能平抚我们所作的批判,任何接纳的表示都能打开我们内心去迎接爱,让爱来治愈所有的创伤。
在一生当中,很多的境遇和人际关系都提供我们一个大好契机去选择恐惧或爱。若选择爱,我们就祝福了自己和别人。若选择恐惧,我们只好继续留在那伤痛中向爱哀号。任何攻击的外表其实都是在呼求爱,生活的每个危机其实都是在祈求治愈。
任何思想或行为,即使居心不良,都不足以将我们打入苦难地狱。因为,就在这一刻,我们能重新选择。如果耶稣能够选择去爱那些把他钉上十字架的人,如果他能够在那些人中看到了基督圣容,我们怎会看不见呢?耶稣的生活本身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教诲,那并不只因为他向我们显示光明,而是因为他显示出我们也可以将黑暗带向光明。
耶稣并不是要我们否认自己的恐惧,只是教我们如何穿越恐惧。不要以为他不受诱惑或不知怀疑,他在沙漠中受了四十天的诱惑,也曾在十字架上哀号:“主啊!你为何遗弃我?”他是人,有身体,也能感受到痛苦。你不能说他不知苦痛之深,他是知道的。但是,而对这一切,他选择了爱和宽恕,那就是他为何成为天人之师的主因。
但是,本书所谈论的并非耶稣或任何人的特殊禀赋,而是每一个人想要找回心灵平安的一个必经过程。为此,旅途中的每位弟兄姊妹都提供了我们学习的机会。
宽恕的四大原则:
一、宽恕是要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惟有宽恕了自己,我们才能宽恕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宽恕。
二、宽恕原是无条件的,虽然我们往往在学习宽恕的过程中难免还会附加一些条件。
三、宽恕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对自己或别人所作的任何批判,都须不断地以宽恕来响应。
四、只要表达出宽恕的心意就已绰绰有余了,不管我们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都已经很好了。这份体谅使我们能怀着宽恕的心态来练习宽恕。
第一要诀:对自己的平安负责
当你对自己的平安负责时,便会了解你所有的想法或感觉都是出于你自己,虽然其他人好像会影响你的快乐或悲伤,但若因而认定别人应该对你的生活负起责任的信念,则只是看到表相而已,那是真实本体受到扭曲后所呈现出来的表相,也是《奇迹课程》书中所说的幻觉,而不是真正的实相。
不可否认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往外寻求满足的倾向,也有为自己的问题而责怪别人的倾向。往外寻求喜乐或宽恕,必会失望,因为这两者都不在自心之外。
若能向内找到喜乐,我的喜乐就不受囿限,既不依赖那些与我一起生活的人,也不依赖爱我的人,更不必等别人来喜欢我或公平待我。我的喜乐是一种很深的自信:“我知道现在的我,没有问题。”那是对自己生命本质的肯定,而这仅能来自于我自己。
同理,当我由内找到宽恕时,则生活中惟一必要的改变也会由内而生。我不必试着改变你,也不必改变生活的外在环境。宽恕自己就会带来释放,因为它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它说:“我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从中学习。我的过错不会把我打入地狱,我只是接受这一课,不再批判。”我生活中没有一种冲突是无法透过自我宽恕而带来平安的,别人的宽恕常是浮泛而表面的,自我的宽恕才能打入心底,使我当下就能为我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来。
适切地说,我们总共只有三种意识状态:一种是爱,它是永恒且无条件的。另一种是恐惧,它是短暂且有条件的。最后一种是宽恕,它是由恐惧的幻相迈向爱之实相的桥梁。由恐惧转向爱的意思是:当恐惧来临时,认清自己的恐惧,而后穿越过去;它的意思是:当批判产生时,认清自己的批判并设法化解它;它的意思是:当听到自己在呼求爱时,试着答复它的呼求。
人生的旅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的本质都是孤独的。但是,它们都要我对生活的种种担起最后的责任,要我接纳我目前的现状。若非如此,我就无法真正与兄弟姐妹们和解,也无法与真神和解。
因此,宽恕过程的第一大步,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自我接纳,接着是自我宽恕,然后是自我负责。它要我现在就收回生命的主权,完完全全地接受它的原貌,而不予以批判;分分秒秒地疼爱自己,因一切都出自于我。
第一招 承认恐惧
一旦承认了自己的恐惧、悲伤、痛苦、创伤、退缩、嫉妒、愤怒,和分裂感,我们便已踏上这趟宽恕之旅了,既不再为那些感觉辩护,也不谴责它们,只是允许自己察觉到它们的存在,下列的方式能帮助我们与那些感觉同在,而不逃避(否认它们),或是归咎于外在原因(投射它们)。
◎承认我们的感觉。
◎不为那些感觉辩解或自责。
◎接受感觉,并允许自己去感受它。
◎让感觉对我们诉说。
◎尊重感觉,把它当成一种内在的沟通。
◎对自己的感觉负责。如“我”感到生气、悲伤、受到伤害等。
◎不要求别人对我们的感受负责,自己始终与感受同在。
◎不把感受理性化。知道自己“为何”会这样感觉并不重要。
◎当与感受同在时,便不难觉察到自己此刻缺乏爱心,不论是对自己或别人。
◎允许这讯息渗入心内,与此感觉同在,直到它开始转变。
◎我们必须明白,每个负面感觉都是因为缺乏爱的缘故,而那个爱最终必须由内给出,这就是为何我们不该向外寻找,不该回避感觉,反而应进入感觉里。
我们要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渴望爱,却感受不到爱或被爱。所以,我们必须与那空虚在一起,也就是那啃噬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hunyin/aiqing9823.html
[
1
]
[2]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爱情婚姻
总是怨恨别人如何化解
不要指望去改变对方
丈夫总是责怪自己
总是生气对爱人发脾气
只喜欢比自己大很多的成...
稳定的性格才有稳定的婚姻
热点爱情婚姻
不要指望去改变对方
总是怨恨别人如何化解
推荐爱情婚姻
相关爱情婚姻
宽恕怨恨